朝鲜战争爆发时,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正履行着自己“解放西北、建设西北、发展西北”的诺言。10月2日晚,他在西北局常委会上说:“劳动竞赛要启发工人的创造性。过去的一切毛病在命令主义,不走群众路线,用简单的口号去代替艰苦的工作。”这话放到现在也非常适用。
![]()
同一天,中央书记处在北京召开是否出兵抗美的会议。会议没有作出出兵或不出兵的决定,但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不出兵。抗美援朝有很多种形式,出动军队无疑是最折腾、各种损失耗费最大的。
见书记处会议始终无法达成出兵或不出兵的一致决议,毛主席遂提出扩大讨论范围和讨论人群的建议。10月4日下午,中南海颐年堂内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除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委员外,罗荣桓、101、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杨尚昆列席会议。
彭德怀是政治局委员,他是会议中途匆匆赶到的。这天上午,一架苏制小型专机从北京起飞,降落到西安机场。两个中办厅警卫处的工作人员一下飞机,就直奔西北军政委员会大楼,敲响彭德怀的办公室大门。
彭德怀接到了北京打来,要他赴京开会的电话,但不知道开什么会,问北京来的工作人员也不说,一味催促他快点启程。彭德怀感到无比奇怪,说自己这样走也不是个事,总得跟西北局和西北军区的领导同志打声招呼、交代工作吧。
![]()
还是不被允许,来人称:“不行,必须赶快去机场!”彭德怀不理,坚持把西北局秘书长常黎夫找来,做下简单交代。一贯沉着冷静的彭德怀,面对这莫名紧张的情况感到十分疑惑和不解,总觉得其中有些事。但想到来人是奉毛主席指示,又受到周总理的交代,他选择就这样匆匆登车坐飞机去了。
彭德怀此来北京开会,恐怕其中有不小的内情。这次讨论是否出兵朝鲜抗美的扩大会议,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据说是毛主席为了让大家放心大胆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特意安排的。因此,现在我们看到此次会议的相关情况,都来自与会者的个人回忆。
聂荣臻回忆:当时大家对出兵有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建国才一年,困难重重,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打这仗。101反对出兵,过去没看他害怕到这个程度;彭德怀跟毛主席统一战线,坚决支持出兵。
薄一波回忆:会议休息期间,毛主席对我说,“我们的确有困难,一些同志不主张出兵我是理解的,但我们是个大国,见死不救,总不行呀”。
![]()
杨尚昆回忆:毛主席宣布全天开会,上午专门谈应当出兵的理由,下午专门谈不出兵的理由,彭德怀参加的是主张不出兵会议的。会议当时讨论的情况,基本倾向于不出兵,理由就是一条,“我们刚刚打完仗,战争创伤尚未医治好,经济还未恢复,入朝参战对我不利”。
会议快结束时,毛主席说,“你们不主张出兵,说得都有理,但别人处在生死存亡关头,我们站在旁边看,不管怎么说,心里总不是个滋味”。
彭德怀因不了解情况,没有在会上表态,但一散会就找到杨尚昆详细了解上午的会议情况。5日上午,毛主席找彭德怀单独谈话,彭的意见是:应当出兵,自己表示愿意挂帅东征。下午扩大会议继续召开,彭德怀当众力主抗美援朝。
所有与会者都只具体记录了毛主席、101和彭德怀提的什么意见。所有记录都指向匆匆赶来的彭德怀,对促成最后的出兵决定起到关键作用。
![]()
如果没有彭德怀,不至于不爆发抗美援朝战争,但不至于那么早爆发,更不会在有限资源下的打得最好。因为这不是毛主席力主就能打的,需要有分量的人物上前线挂帅;起初他倾心粟裕,但粟裕突然病得生活都无法自理。若是实在无人愿去朝鲜挂帅,大概会让邓华暂代(粟裕、彭德怀没到任前,志愿军的前身东北边防军的相关工作就是由邓华主要负责的)。
抗美援朝是出兵还是不出兵,101和彭德怀的不同意见极具代表性。101是从东北打出来的四野的首长,朝鲜半岛又距东北那么近,按理说粟裕上不了的话,他上最合适了。
![]()
彭德怀挂帅抗美时53岁,他在自述中写到一件事:讨论是否出兵的会议结束后,有人对我说,“看来还不服老哟”。不服老哟,意味深长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