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设立“委员履职”专栏,登载二届区政协委员系列履职故事,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在高质量履职中所展现的责任担当和履职风采。
本期委员:区政协委员、上海德一置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雷梅
在静安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充满烟火气的弄堂间,雷梅委员的身影总是带着调研者的专注。作为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30周年评选的“杰出人物”,她深耕行业二十载,以专业为基、责任为弦,将行业智慧转化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政协力量。
“城市治理的本质,是让空间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她的履职实践。雷梅委员以五份提案构建起完整的空间治理体系:从激活楼宇经济到重构社区边界,从赋能基层治理到打造数字平台,持续探索着“每平方米空间价值最大化”的治理路径。
![]()
2013年:破题楼宇经济,唤醒垂直潜能
2013年,面对静安土地资源少的挑战,雷梅委员的《关于楼宇经济二次开发的建议》开创性提出三大突破路径:构建功能复合度、服务能级与智慧管理的三维评价体系,提出楼宇安全指数、健康指数的软实力评估;推动老旧商务楼宇向多功能复合体转型,释放垂直空间经济潜能;建立分级培育机制,奠定亿元楼宇集群发展的制度基础。该提案的战略意义在于破解中心城区土地瓶颈,推动楼宇从单一办公载体向垂直经济生态体跃升。
2019年:打破空间壁垒,重构治理单元
2019年,雷梅委员调研发现静安区有388个老旧小区(占总量49.4%),面临物业收支平衡难、公共资源不均衡、业委会成立难等问题,她直面“一墙之隔两重天”的城市治理痼疾。提出《关于静安物业管理区域空间重构的建议》,通过打破物理边界、整合碎片化社区、重构治理单元、激活应急协同、创新服务供给等措施,激发物业管理“正循环”。
2020年:激活基层细胞,重塑物业角色
2020年,雷梅委员提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切实发挥小区物业公司的作用》的提案,率先提出物业公司在社区中“大服务”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破解了社区治理中责权不明、联动不足的痛点。通过赋予物业“民情前哨”“应急响应”“资源调度”三重职能,将物业服务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明确物业企业“治理合伙人”定位,有效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2022年:打造空间标杆,创新治理模式
中心城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公共资源失衡、功能碎片化、管理低效等问题。2022年,雷梅委员提出《关于打造中心城区公共空间治理标杆的建议》,该提案提出“规划—政策—实施—评价”全链条治理框架,建立“市场型/消极型”空间分类激活机制;提出“1+3+1”样本路径:以数字孪生平台整合治理资源,通过“核心区—边缘带—社区圈”三圈融合,构建“公共空间综合体”,实现从“政府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型。
2024年:注入数字基因,升级治理效能
“治理的突破点,往往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角落。”在雷梅委员看来,静安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南京西路的璀璨灯火,更蕴藏于那些被重新点亮的方寸之地。
雷梅委员调研发现静安区公共空间面临着一些治理难点与堵点,经过多方调研,她提出《关于深化数字化社区治理,提升公共空间绩效的建议》,通过空间活化、数据联通、机制创新三维变革,推动公共空间从“政府管理”转向“全民共治”,使数字化治理成果真正转化为居民可感知的幸福空间。
![]()
六次“优秀提案”的荣誉,不是终点,而是她叩问城市发展命题的声声回响。从商务楼宇的垂直天际线到老旧小区的方寸院落,雷梅委员以二十年行业深耕为笔,在静安区的城市肌理上勾勒出“空间治理”的清晰脉络。
正如她始终坚守的信念:“每平方米的治理精度,都在雕琢着城市最真实的温度刻度。” 这份对空间价值的极致求索,对治理创新的持续研究,终将让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实践,在每一寸土地上生长出更动人的民生答案。
记者:陈天艺
编辑:路景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