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刑期将满,如何跨越迷茫、重启人生?11月12日,一场特殊的就业招聘会在上海市白茅岭监狱举行。这张专门面向参与过出监调适培训(调饮、推拿)及其他临近释放人员的“邀请函”,旨在打破隔阂,架起一座通往社会的“连心桥”。活动由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民盟静安区委、静安区帮教志愿者协会与白茅岭监狱共同主办。
活动设计环环相扣,旨在让帮扶既直抵内心,也落到实处。在安静的教室内,帮教志愿者与静安籍罪犯“一对一”深度交流。倾听困惑、探讨未来,这场对话旨在完成关键的“心理热身”,为回归社会注入信心。
![]()
随后,一楼大厅的招聘会则提供了看得见的路径。服刑人员主动走向企业展位,咨询岗位细节;企业代表耐心解答,现场气氛务实而积极。真诚的沟通促成了初步的相互选择。一份份填写的《就业意向书》,标志着这座连接高墙内外的“回归之桥”已坚实架起。
记者了解到,本次招聘会共有10家企业参与,涵盖餐饮,医疗,物业,电气,翻译等行业,共有60名罪犯参与活动,其中8名罪犯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罪犯姚某说:“参加本次招聘会,我签约了意向书,企业也愿意接纳我,我心里踏实多了。我一定珍惜机会,出狱后好好做人,不辜负社会期待。”
![]()
从“高墙内”到“社会间”,如何架起这座连心桥?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彰显成效,据了解,近年来白茅岭监狱通过多维度举措助力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就业衔接环节,白茅岭监狱突破传统模式,将就业市场直接引入监管场所,打造“出狱即上岗”的无缝对接机制。刑释-就业“最后一公里”的打通,实现了让服刑人员在重获自由时即可凭一技之长开启新生。这份"底气"的背后,是监狱前期开展的调饮、推拿等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系统化教学使服刑人员真正掌握谋生本领,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现精准帮扶,白茅岭监狱构建了“双向适配”的支持体系。监狱不仅为企业提供出监人员评估报告与再犯风险分析,更建立长效跟踪机制,通过岗位对接、帮教回访、效果评估等闭环管理,既为企业用人提供科学参考,也为个人择业提供持续指导。这种精准化教育改造理念,有效提升了重返社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
原标题:《大墙里的就业直通车:这场特殊招聘会为他们回归社会铺路搭桥》
栏目编辑:李一能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曹博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