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末提供PPT下载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铸造是一种通过将熔融金属浇注到预制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制品的工艺方法。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金属成形技术之一,铸造工艺可追溯至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初期,中国商周时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青铜铸造技术。
1 写在前面
现代铸造技术已发展成为包含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在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铸造工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生产形状极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结构)的金属零件,且不受合金种类限制,铸件大小几乎不受限制。同时,铸造还具有材料来源广、废品可重熔、设备投资相对较低等特点。根据最新行业数据,中国自2000年起连续24年保持全球最大铸件生产国地位,2023年产量达519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其中灰铸铁占比40.3%、铝镁合金升至15.3%,汽车领域应用占比高达80%。
铸造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金属熔炼→铸型制备→浇注充型→凝固冷却→落砂清理→后处理检验。整个过程涉及金属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需要精确控制材料、模具设计、浇注系统、工艺参数等要素,以确保最终铸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
2 铸造工艺基本原理 2.1 金属熔融与凝固过程
金属熔融是指金属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物理过程,需要克服金属晶格中原子间的吸引力,这一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能。当金属被加热到熔点以上时,其原子热运动加剧,最终脱离晶格束缚形成自由流动的液态金属。熔炼过程中,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熔点、熔化速度等都是需要精确控制的关键参数。
金属凝固则是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的相变过程,伴随着金属原子从无序排列逐渐形成有序排列的晶格结构。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晶核形成(液态金属中形成固态金属晶体)、晶体生长(晶核继续生长形成枝晶)和凝固完成(全部液态金属凝固成固态)。凝固过程直接影响铸件的晶粒大小、组织致密性和力学性能。控制冷却速度可有效细化晶粒,提高铸件性能;过快冷却可能导致铸件出现缩松或内应力,过慢则可能引起变形或裂纹。
2.2 铸型制备技术
铸型是铸造过程中容纳金属液并赋予其形状的容器,根据材料不同主要分为三类:
- 砂型
:以硅砂为主要骨料,添加粘土、树脂等粘结剂制成。砂型成本低、适应性广,尤其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根据粘结剂类型可分为粘土砂、树脂砂等,其中树脂砂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精度 。
- 金属型
:用耐热合金钢、球墨铸铁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永久型。金属型导热性好,铸件冷却速度快,组织致密,表面光洁度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
- 陶瓷型
:采用陶瓷材料制成的精密铸型,通常用于熔模铸造。陶瓷型能承受高温,适用于高熔点合金铸造,可获得高精度铸件 。
铸型制备工艺包括制芯(制作铸件内腔形状)、造型(制作铸件外形)、合型(将型芯与铸型组合)和烘干(去除水分防止气孔)等环节。现代铸造中,这些工序已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2.3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是引导金属液从浇包进入型腔的通道系统,其设计直接影响铸件质量。一个完整的浇注系统通常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等部分。合理设计的浇注系统应确保金属液平稳、快速、无氧化地充满型腔,并有效挡渣和排气。
冒口系统是浇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补缩铸件的收缩。冒口位置应靠近铸件厚大部位,尺寸需保证其凝固时间晚于铸件本体。现代铸造中广泛采用保温冒口、发热冒口等技术提高补缩效率,使工艺出品率由60%提高到80%。
3 主要铸造工艺方法分类
根据铸型类型、充型方式和压力条件的不同,铸造工艺可分为多种方法,各有其适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表:主要铸造工艺方法比较
工艺类型适用材料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μm)生产效率典型应用砂型铸造
各类金属
CT10-CT13
Ra50-Ra100
低-中
发动机缸体、机床底座
金属型铸造
有色合金为主
CT8-CT10
Ra25-Ra50
中-高
铝合金轮毂、活塞
压铸
铝、锌、镁合金
CT6-CT8
Ra6.3-Ra12.5
极高
汽车零部件、3C产品
熔模铸造
各类合金
CT4-CT7
Ra3.2-Ra6.3
涡轮叶片、艺术品
3.1 砂型铸造
砂型铸造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铸造方法,占铸件总产量的80%以上。其特点是使用砂粒作为造型材料,在砂型中形成铸件的型腔。砂型铸造又可分为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三类。
工艺流程包括:模型制作→砂处理→造型→合型→浇注→落砂→清理。砂型铸造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适应性广,可生产从几公斤到数百吨的铸件,尤其适合制造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然而,其缺点也很明显:铸件尺寸精度较低(CT10-CT13级),表面粗糙(Ra50-Ra100μm),且生产效率不高。典型应用包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机床床身等大型复杂铸件。
3.2 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是采用金属材料(耐热合金钢、球墨铸铁等)制作铸型的工艺方法。根据充型方式不同,可分为重力铸造、低压铸造和高压铸造。
- 重力铸造
:金属液在重力作用下充填铸型,设备简单但效率较低。
- 低压铸造
:金属液在较低压力(0.02~0.06MPa)作用下充填铸型,充型平稳,铸件质量好。
- 高压铸造
:金属液在高压(几十至上百MPa)下高速充型,效率高但易产生气孔。
金属型铸造的铸型可重复使用数千至数万次,生产效率高,铸件尺寸精度可达CT8-CT10级,表面粗糙度Ra25-Ra50μm。但金属型制造成本高、周期长,且受模具材料耐热性限制,主要用于铝、镁、锌等低熔点合金的生产。
3.3 压力铸造
压力铸造(简称压铸)是在高压作用下将液态或半液态金属高速压入精密金属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下凝固成形的铸造方法。压铸机分为热室压铸机(适用于低熔点合金)和冷室压铸机(适用于铝合金等高熔点合金)两类。
压铸工艺的突出优势是生产效率极高,产品质量好,尺寸稳定,互换性好,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现代压铸件壁厚可达0.5mm,尺寸精度达CT6-CT8级,表面粗糙度Ra6.3-Ra12.5μm,可实现少切削或无切削加工。然而,压铸件易产生皮下气孔,塑性较低,且高熔点合金压铸时模具寿命短。压铸件广泛应用于汽车、仪表、电子、日用五金等领域。
3.4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其工艺过程是:用易熔材料(蜡料或塑料)制成精确的模样→在模样表面涂覆多层耐火涂料形成型壳→熔去模样获得无分型面的整体铸型→高温焙烧后浇注。
熔模铸造的最大优势是能生产形状极其复杂、尺寸精度高(CT4-CT7级)、表面光洁(Ra3.2-Ra6.3μm)的铸件,且不受合金种类限制。但工序繁杂,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特别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小型零件,如涡轮发动机叶片、艺术品等。现代熔模精铸技术可实现近净成形、结构减重、热等静压处理等优势,在航空发动机零件制造中可替代部分锻件。
4 关键工艺参数与控制要素
铸造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多项工艺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金属液温度:浇注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金属氧化、气孔和缩孔等缺陷;温度过低则流动性差,易产生冷隔、浇不足等问题。不同合金有最佳浇注温度范围,如铸铁一般为1300-1400℃,铝合金为680-780℃。
浇注速度与顺序:浇注速度过快易造成金属液飞溅、氧化和卷入气体;过慢则可能导致冷隔。合理的浇注顺序应确保金属液平稳充型,避免紊流。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平稳,有利于减少氧化和夹渣。
冷却速度控制:冷却速度直接影响铸件的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金属型铸造冷却速度比砂型快,可获得更细密的组织。大型铸件可通过设置冷铁加速局部冷却,防止缩松;敏感合金则需采用保温措施减缓冷却,防止裂纹。
合金成分与熔体处理:合金成分需严格控制,如球墨铸铁要求磷含量≤0.04%、硫含量≤0.02%。熔体处理技术包括脱气(真空脱气、惰性气体吹炼)、精炼(去除杂质)、变质(细化晶粒)等。现代熔炼广泛采用光谱分析技术,2~3分钟即可分析出十几个元素含量。
5 铸件质量控制与缺陷防治
铸造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缺陷,影响铸件的质量和性能。了解这些缺陷的特征和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保证铸件质量的关键。
5.1 常见缺陷及防治方法
表:常见铸造缺陷及防治措施
缺陷类型主要特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气孔
铸件内部或表面的光滑孔洞
金属液含气量高,铸型透气性差,浇注过程卷入气体
金属液脱气处理,提高铸型透气性,优化浇注系统
缩松与缩孔
铸件厚大部位的不规则孔洞
补缩不足,凝固顺序不当
合理设置冒口和冷铁,优化凝固顺序
夹渣
铸件内部非金属夹杂物
熔炼过程氧化,浇注系统挡渣效果差
熔体净化处理,浇注系统加设过滤装置
裂纹
铸件表面的线状开裂
热应力过大,冷却过快,合金收缩率大
优化结构设计,控制冷却速度,改善型砂退让性
除上述缺陷外,铸造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冷隔(金属液未完全融合)、砂眼(型砂脱落卷入)、粘砂(金属液渗入砂型)等问题。每种缺陷都需要针对性地从材料、工艺、模具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5.2 质量检测技术
铸件质量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尺寸与外观检查:使用卡尺、量规等测量工具检测铸件尺寸精度;目视或借助放大镜检查表面缺陷。
无损检测:射线探伤(检测内部气孔、缩松)、超声波探伤(检测内部裂纹、夹杂)、磁粉探伤(检测表面裂纹)、渗透探伤(检测表面开口缺陷)等。
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冲击试验和疲劳试验等,评估铸件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指标。
金相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铸件的显微组织,评估晶粒大小、相组成、夹杂物分布等。
现代铸造企业普遍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将废品率控制在2%-5%的先进水平。
铸造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工艺,正经历从传统技艺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型。通过智能化升级、绿色化生产和高端化应用,铸造技术将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强支撑,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文档下载方式:
50万+机械工程师都在看↓↓↓
关注上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免费领取海量资料!!
1. 回复【动图】领取10000+个机械动图及视频包
2. 回复【CAD】领取800GAutoCAD全套视频教程
3. 回复【UG】领取800G的UGNX全套视频教程
4. 回复【SW】领取800G的Solidworks全套教程
5. 回复【机械设计】领取800G(非标)机械设计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