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古便是岭南门户、商贾辐辏之地。进入高铁时代,这座城市更以“轨道上的大湾区”核心为目标:从最早的三眼桥支线,到后来的广深Ⅰ、Ⅱ线,再到京广高铁、南广贵广、穗深城际“四向拓展”,广州铁路已构建起“客内货外、多站支撑、立体互通”的巨型枢纽群。2024年,广州南站累计到发旅客超1.7亿人次、日均到发近47万人次,广州站、广州北站、白云站、新塘站等多点开花,日均办理客车超过1000对,铁路对城市经济的边际贡献率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然而,中心城区的广州东站仅有7台16线,规模小、折返能力差,成为广汕、赣深、广珠(澳)等多条高铁“进城”的最后堵点。为打破这一“瓶颈”,不仅关乎广州铁路的未来,也关乎粤港澳大湾区能否真正形成“1小时生活圈”。因此,广州东站改造及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工程被提出规划建设。目前,关于该项目的建设在今年以来,连续取得多个进展:
2025年6月,广州东站改造及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铁集团与广东省政府联合批复,项目正式转入实施阶段;7月,初步设计通过专家预审,技术方案全面稳定,原计划9月底开工建设。11月,广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发布施工总价承包招标资格预审公告,明确项目于2025年12月30日正式动工,总工期5.5年,改造将与运营同步进行,以减少对旅客出行的影响。此外,广深铁路公司与广州市签署166亿元投资合作协议,为项目资金保障和全面推进打下基础。
根据规划,广州东站改造及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工程包含两大子项:一是广州东站原位改扩建,二是新建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按照“点线能力匹配”的原则,东站站场将从7台16线倍增至14台24线,其中地面场8台14线、地下场6台10线,站房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相当于在老城区再造一座“垂直城市”。站体采用“站城融合”设计,与既有的地铁1、3、11、18号线及规划中的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换乘”。
五六线正线全长约30公里,西起广州东站,东至新塘站,与既有广深铁路并行,设计时速200公里,桥隧比高达84.8%,其中隧道两座分别长11.3公里和13.8公里。线路一次性建成复线高速铁路标准,将广汕高铁直接引入广州东站,同时为赣深高铁、广珠(澳)高铁、广深高铁新通道、穗深城际等后续线路预留进城条件。项目横跨天河、黄埔、增城三区,涉及征地拆迁、管线迁改、既有广深线运营组织等多重难题,但初步设计已通过专家预审,技术方案全面稳定;按照目前的进度,工程将于近期动工建设,预计2030年左右建成通车。
项目建成后,广州中心城区的铁路客运能力将提升一倍以上,东站日发送能力由现在的15万人次跃升至30万人次以上;广汕高铁列车可直接开进天河CBD,广州至汕尾运行时间压缩至50分钟,湾区东部与粤东、闽赣、长三角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更重要的是,广州铁路枢纽将形成“西有广州南、东有广州东”的双核驱动格局,与白云站、新塘站、增城站等多点呼应,真正实现“高铁进城、城际入湾、市域成网”,为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提供硬核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