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 1 月 7 日,甘肃白雪漫天,地主王学文正精心照料刚产子的妻子,蓦地,一阵急促且响亮的敲门声骤然传来。
那时的世道不太平,王学文担心门外来者不善,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大门,没想到却是一位虚弱的女红军。
当时的红军与地主可是敌对关系,再加上马家军对红军的污蔑,使得当地人对红军极为仇视。
而且一旦被马家军发现与红军有关,就会遭受疯狂的报复。
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位女红军竟然来到地主王学文家中,请求王学文的帮助。
向来胆小怕事的王学文,却出奇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那么这位女红军究竟有什么请求?王学文为何会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敌人?
一、突逢巨变的王继增
王继曾出生于1937年,甘肃一位地主家中。
听家人和邻居所说,王继曾原本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但因为医疗条件有限而夭折。
从这之后,父亲王学文便将所有精力放到王继曾身上。王继曾刚出生时,家中还是地主家庭。
虽然是地主之家,可地主王学文向来菩萨心肠,从不欺压百姓,反而一再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人送外号“王菩萨”。
也正是因为为人和善,所以王学文在当地颇受尊重,王继曾也因此受到大家的帮助。
在土地革命之际,王学文毅然上交了绝大部分土地,仅留存仅供自家生活所需的一小部分。
为了感谢王学文的支持,当地政府又为他安排了一份供销社的工作,以保障一家人的生活。
而且王学文夫妇十分重视王继曾的教育,将他送到学校中读书。
出乎王继曾意料的是,在 1950 年,他 13 岁那年,家中竟蓦地来了三位军人。
为首的女干部一见到父亲王学文,就不受控制地哭了起来。
更令王继曾没想到的是,面前痛哭流涕的女人,竟然自称是自己的母亲,想要将自己带走。
王继曾自然不相信这番话,立刻出言拒绝:“我不相信,不要再说了,我的父亲是王学文。”
看到王继曾的态度,王学文和这位女干部,一同向他讲述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也是关于他身世的故事……
二、王继曾的父母
吴仲廉出生于湖南,幸运地接受了教育,因此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加入革命。
机缘巧合下,吴仲廉参加了湘南起义,随着朱德的队伍登上井冈山,也因此得以追随毛主席左右。
还成为古田会议文件的抄写之人,可见党内地位有多高。
在革命的同时,吴仲廉幸运地遇到了革命伴侣曾日三,一位与吴仲廉一同登上井冈山的战友。
在共同的理想作用下,二者越走越近,最终结为夫妻。长征结束后,吴仲廉也怀上了曾日三的孩子。
组织上也尽可能地给予吴仲廉一定的照顾,好让她安心养胎。
可当听说党中央组建了西路军,准备向河西走廊开辟根据地时,吴仲廉二话不说报名参加,与丈夫曾日三一同登上西征之路。
1937年1月,吴仲廉的孩子出生了,夫妻俩为他取名曾长征,寓意着在长征路上出生的孩子。
如果在普通人家,这个小生命的降生会带来无尽的喜悦。
可在行军路上,曾长征的一声哭泣,就会引来穷凶极恶的马家军,使得整支队伍都陷入绝境之中。
更重要的是,吴仲廉和曾日三根本没能力养育孩子。
当时的马家军为了断绝红军的后路,将红军抹黑成土匪。
甚至劝告百姓看好自己的粮食,一旦红军抵达就会出手抢劫,还会大开杀戒。
本就对红军不了解的甘肃百姓,受到马家军的影响,彻底恨上了红军。
不仅拒绝给红军任何帮助,还会主动检举红军的位置。
这样一来,失去群众基础的红军便陷入缺衣少食的地步。与此同时,马家军还加大对红军的排查。
一旦发现普通百姓与红军有关,就会毫不犹豫将其杀害,使得百姓们连红军的面都不敢见,生怕因此丢了性命。
所以此时的吴仲廉处境十分危险,不仅无法将孩子抚养长大,还会因为曾长征而失去性命。
无奈之下,吴仲廉只能忍痛将孩子送给普通百姓抚养。吴仲廉为曾长征挑选的人家,就是王学文家。
三、地主与红军的故事
这时的王学文就已经是有名的大善人,虽然地主与红军应该是敌对关系可王学文却是最善良的人。
如果连王学文都不敢抚养的话,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吴仲廉拖着疲惫的身躯,敲响了王学文的门。
吴仲廉冒着被举报的风险,敲响王学文的大门。
听到敲门声,王学文立刻打开门,一眼便看到了红军装扮的吴仲廉。还没等王学文开口,吴仲廉就哭着说道:
“你就是王大哥吧,听说您特别善良,求求你帮我抚养孩子吧。”
一听这话,王学文吓得就想把门关上,生怕惹来杀身之祸。
但看到虚弱的吴仲廉,以及怀中瘦弱的曾长征,王学文的心就软了下来。
就在犹豫之时,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自己身边:
“不如答应她吧,把他和儿子当成双胞胎一起养大,怎么说也是个小生命呀。”
听到夫人的话,王学文看了看门外。发现空无一人后,这才放心地将吴仲廉安置到屋子中。
“我本来不想冒这个风险,就是可怜这个孩子。你先放我这里吧,等什么时候你想带走了,随时回来找我。”
这天过后,曾长征改名为王继曾,成为王学文的双胞胎儿子之一。
只可惜在行军途中,曾日三壮烈牺牲,吴仲廉也因叛徒出卖被捕。经过中央的营救,总算重新回归组织。
1950年,思子心切的吴仲廉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找到了王学文,也见到了已经13岁的儿子。
原本吴仲廉想带儿子回城里接受教育,可一想到王学文对王继曾视如己出,他们的儿子又已经夭折,只剩王继曾一个孩子,吴仲廉便决定将儿子留在王学文身边。
只是在放假时,才会将儿子接到身边团聚。
对于自己的亲生父母,王继曾也很快就接受了。
长大成人后,王继曾一直照顾着王学文夫妇,也不忘关心自己的亲生母亲。
值得一提的是,临泽县地方志中,还记录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组织上也对王学文冒死养育红军后代的事迹大力宣传。
这个特殊时代发生的感人故事,直到如今还在当地流传。对于王学文收养王继曾一事,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1]张黎明.吴仲廉——古田会议决议抄写者[J].党的建设,2010,(03):62..
[2]石柱.曾日三与吴仲廉:爱情在战火中涅槃[J].中国老区建设,2017,(07):57-5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