鳤鱼和鯮鱼、鳡鱼一起被称为长江三剑客,这个称号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它们都是长江里的顶级掠食者,二是因为它们的体型都长得像剑一样。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鳤鱼又多了一个称号,叫做长江最神秘生物,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少见了。
![]()
鳤鱼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它列为了极度濒危物种,在我国环保部和中科院发布的濒危物种名单里,它也是极度濒危的。在湖南、江西两省,它也被列为了重点保护鱼类。每次有人在长江里发现鳤鱼时都会成为新闻热点,可见它有多么稀罕。
![]()
今年5月,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传来一个好消息,他们在赣江峡江段发现了一条鳤鱼!当时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本土鱼类资源调查工作,自从长江开始禁渔后,每次调查都让人特别期待,因为这几年禁渔效果显著,长江流域经常能发现一些珍稀鱼类。
![]()
这条鳤鱼是在峡江大坝下游1公里处被发现的,它体长37.5厘米,重276克,虽然这个头在鳤鱼里不算大,但它是近20年来,在赣江水域第一次发现鳤鱼的踪迹!这个发现让科研人员非常兴奋。
![]()
鳤鱼的体型是流线型的,侧面比较扁,看起来像一把银色的剑。它的鱼鳍分布得很特别,背鳍长在身体中间,边缘不规则,腹鳍在背鳍正下方稍微靠前的位置,臀鳍延伸到了尾鳍,尾鳍分叉明显,并且尾鳍的下半部分更长,这样的鱼鳍让鳤鱼游得飞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60公里。
![]()
鳤鱼的嘴巴又尖又长,微微上翘,里面长着很多锋利的牙齿,一看就是凶猛的猎手,它的体长最大能长到1米长,体重可达20斤,这种体型放在淡水鱼里也算是大家伙了。
![]()
鳤鱼长得特别慢,至少得4年才能成年,再加上它们是洄游性鱼类,需要从湖泊逆流而上到长江产卵,所以在长江大开发时期,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恢复起来也比别的鱼更困难。
![]()
另外,由于鳤鱼实在是太美味了,引发了渔民的疯狂捕捞,什么绝户网、电鱼这些现在明令禁止的手段,在当时都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疯狂的捕捞之下,鳤鱼差点就灭绝了。
![]()
数据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在1954年的长江里还能捞到1.2万吨鳤鱼,但到了2010年连10吨都捞不到了,短短几十年数量暴跌99.9%,这数字夸张得像编的,但确实是很残酷的现实。
![]()
在2020年,长江启动了十年禁渔政策,这项政策不仅是为了避免长江里无鱼可捞的困境,更是要给长江生态一个全面修复的机会。没想到短短五年时间,就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喜的变化,一些濒临灭绝的鱼类开始重现生机。
![]()
以鳤鱼为例,在2022年,科研人员在洞庭湖拍到了数百条鳤鱼产卵的珍贵画面,这是30年来首次在野外记录到鳤鱼自然繁殖!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宜昌江段,有监测数据显示鳤鱼的出现频率从原来的0.3‰大幅上升到4.7‰。这些迹象都表明,这种珍稀鱼类正在悄悄恢复自己的种群。
![]()
禁渔政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关键在于它不是简单禁止捕捞,而是采用了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有改善水质、人工增殖放流、修建鱼道等。虽然成效显著,但生态恢复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让鳤鱼等珍稀物种真正摆脱濒危状态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行。
![]()
总之,十年禁渔计划并不是长江生态保护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项政策让长江得到了宝贵的恢复时间,让濒危鱼类有了喘息的机会。不过禁渔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人类活动与长江生态和谐共存。希望在十年禁渔结束后,我们能在长江中见到更多野生鱼群活动的场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