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姐妹跟我大倒苦水。她说,公婆从农村来到小县城,帮他们带孩子。每个月给5000块的生活费,可还是不够花。她回去一看,家里吃得也挺普通,大件物品都是老公买回去的,怎么就钱不够呢?
直到上次休假回家住了几天,她才弄明白钱都花哪儿去了。原来,公婆经常带着孙女在外面吃饭。或许是图省事,又或许是孙女爱吃外面的东西,反正每天至少有一顿在外面解决,不是早餐,就是放学的时候。
除此之外,公婆学会了网购,总买些9块9的小玩意儿。这些东西大多买回去没啥实际用处,纯粹为了图个乐,想着反正价格不贵。然而,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使得每月5000元的伙食费捉襟见肘。
实际上,生活中有不少类似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消费习惯,正偷偷地榨干我们的钱包。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 闲暇就看卖货直播
主播激情吆喝:“新号开播,今天亏本做福利,不要99,不要59,19给您包邮到家,过了今天,就恢复299!”听到这话,很多人都会觉得:哇,今天买可赚大便宜了!在那种氛围的渲染下,我们常常冲动消费,买回来一堆并非真正需要的东西。
2. 每日一杯奶茶或咖啡成习惯
或许有人会想:“我辛苦上一天班,喝杯奶茶不过分吧?”确实,偶尔喝一杯无可厚非。但要是每天都来一杯,情况就不同了。虽说一杯也就10多块,可一个月下来,就无端多出四五百元的开支。
3. 不把“小钱”当回事
我自己就深有感触。上个月查看消费账单,发现竟然花了将近一千块,其中大多是9.9元的消费。光是发卡就买了好几个,就因为觉得9.9元不贵,完全能接受。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这点小钱不算啥,然而积少成多,众多笔小钱加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开销。
4. 频繁点外卖、下馆子
作为家庭“煮妇”,我对这点太有发言权了。一家三口在外面简单吃一顿,少说也要100多块。但100多块用来买菜,足够一家人吃上好几天。所以,经常点外卖、下馆子,每月的伙食费会大幅增加。
5. 先买后付的陷阱
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先买后付的方式容易误导我们,让我们产生不用花钱的错觉,从而毫无节制地消费,不知不觉就掏空了钱包。
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而言,想要存下钱,就应当尽量规避以上这些消费习惯。挣钱不容易,我们理应做到该花的钱不吝啬,该省的钱不浪费。
大家还有哪些好的消费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补充。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