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一百遍,才发现隆中对存在一个巨大漏洞,刘备临终前才彻底看透。
《隆中对》是学生时代必备的课文,相信大多数人还能记住那么一两句。它是诸葛亮出山为主公刘备策划的一篇战略蓝图,其战略构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说白了就是,曹操我们目前打不过,必须避其锋芒。怎么避,逃跑呗。
第二,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说白了就是,孙权我们也打不过,要和他结盟,弱弱联合。
第三,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说白了就是,打铁还需要自身硬,我们必须尽快占据荆州和益州,然后治理好这两大州。
第四,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荆州南部有五溪蛮夷、益州西南部有诸戎。我们必须也团结他们,稳定大后方,这样才能两路出兵北伐曹操。
这四个部分,从理论上来看,都没有任何毛病。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其中有一个部分是无法落地的,是很难办到的,也就是说《隆中对》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漏洞bug。
第一部分是避开曹操,长坂坡逃难就是在避开曹操,这一部分只需要靠刘备阵营自身努力就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行。毕竟腿长在自己身上,可以自行落地。第三部分是跨有荆、益,这也是自己主动可以争取的,事实上刘备阵营也争取到了,巅峰时刻关羽辖区有荆州三个郡,益州全境都是刘备的。第四部分是团结少数民族部落,这也落实了,刘备一入川,就任命了邓方为首任庲降都督。
唯一的巨大漏洞是第二部分,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他把孙权集团当作了一股静止的势力,类比为了诸戎、夷越这样的小规模势力。这便是隆中对的巨大漏洞,严重低估、甚至静止化了孙权集团,默认了孙权集团是不会壮大的,默认了孙权就是偏安一隅的小人物。而恰恰打破隆中对的,就是孙权势力这一个X因素。
其实晚年临终的刘备已经看透了这一巨大漏洞,不然他不至于不顾众臣的劝谏,执意发动了夷陵之战。夷陵之战的目的,刘备至少想要把孙权这股势力打疼打怕,打得它不敢骚扰刘备。刘备未必是想要彻底消灭东吴,只是想哪怕要回来荆州的三个郡也是胜利。
不然孙权集团X因素会一直存在,蜀汉北伐也不可能北伐踏实的。所以,夷陵之战看似刘备傻,毫无逻辑,自寻死路,其实刘备才是最清楚的,他临终之前早就看透了孙权是变量,想要北伐,必须打疼孙权,先打得他不敢冒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