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拿下“腊子口”曾是毛主席下给红一方面军的铁令,可一众指战员面对“腊子口”的局面的却一筹莫展。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站了出来。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道他诨名是“云贵川”。
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肃甘南州迭部县境内,在藏语里是“险绝的山道隘口”的意思。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自古就是历代将领倚仗的天然军事工程。
![]()
1935年9月,走过了雪山和草地的红军抵达川甘边界,根据中央决定红军将继续北上抗日。然而,他们想要打开北上通道就必须通过“腊子口”——一个早就被国民党将领鲁大昌派重兵重重设防的天险。
敌众我寡,硬拼其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军别无他选。如果不冲破腊子口,我军或掉头南下再走一遍草地,或西进绕道出青海,或东进川东北走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线路。然而这三个选择都可能对革命造成重大损失。
![]()
南下再走草地,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回头只怕是士气大减,要损兵折将,使革命倒退。朝东面或西面走,又会面对国民党早已布下口袋阵。唯有北进,突破天险腊子口,才能寻到生机。因此,毛主席很快向先锋部队红一军下达指令——“三天拿下腊子口!”
率先抵达的第四团经过反复侦查找到了突破腊子口的关窍——假使有一支部队避开沟口的正面交火,绕到旁边从峭壁而上,而后借地势用手榴弹轰炸压制敌方火力,拿下阵地。
![]()
英雄“云贵川”
策略定下,谁去做却成了难事。峭壁难攀,何况是腊子口天险近乎笔直的峭壁。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苗子小战士主动请缨。他汉语说得不是很好,大家都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因为他跟着红军一起走过了雪山草地,大家都叫他诨名“云贵川”。
他说自己自小在悬崖边长大,为采药打柴练就了一身攀岩走壁的本领。腊子口这峭壁虽有难度,但他有信心上得去!团里的指战员问他:“要攀如此峭壁,可要准备什么特别的装备?”云贵川摆摆手,只要来一根长竿子和一个钩子,动手一绑就成了个绝好的工具。
![]()
他说,用它来钩着悬崖上的树根、崖缝、石嘴往上攀绝对没问题。于是在战友们和地势的掩护下,云贵川顺利摸到了峭壁边。大家都为云贵川捏着把汗,所幸他不仅攀援本领过硬,就连上天也眷顾着他,他成功躲过敌人的枪炮,也征服了悬崖峭壁,一路攀到了崖顶。
云贵川放下绳索,四团选定的迂回部队开始攀山,担任主攻的六连也随之开始行动。9月17日凌晨四时许,随着三枚红色信号弹的升空,总攻开始了。
![]()
这样的冲锋号在腊子口回响,步枪与大刀、甚至只是血肉之躯,都朝着腊子口方向挺进。山上的迂回部队也配合着正面进攻投下了无数的手榴弹,敌人们的碉堡在阵阵爆炸声中被摧毁。
至清晨6时,红军突破敌军防线,红军北上通道的最后一道腊子口天险被突破了!云贵川无疑是这一战的大功臣,是他打破了僵局,为我军的胜利创造条件。向他致敬!
参考文献:
[1]邱瑾玉. 腊子口战役:突破天险开辟北上通道的关键之战[N]. 民主协商报,2021-06-07(001). DOI:10.28583/n.cnki.nmzxs.2021.000467.
[2]唐闻晓,陈旭楠.寻找腊子口战役英雄“云贵川”[J].长征学刊,2024(05):33-4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