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美国海军宣布其现役航母数量将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从 11 艘缩减至 10 艘,这一消息在全球军事和政治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美国海军面临的技术和预算挑战,也标志着全球战略格局的重大调整。
![]()
一、航母数量减少的原因
导致美国航母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是福特级航母二号舰 “约翰・F・肯尼迪” 号的交付延迟。根据美国海军 2026 财年预算论证文件,“肯尼迪” 号的交付日期从 2025 年 7 月推迟至 2027 年 3 月,以完成先进拦阻装置的认证工作并继续推进先进武器升降机的安装工作。与此同时,服役 50 年的 “尼米兹” 号计划于 2026 年 5 月退役,这意味着在 “肯尼迪” 号交付前的近一年时间里,美国海军的现役航母数量将减少至 10 艘。
福特级航母的建造过程一直伴随着技术问题和延期。例如,“肯尼迪” 号的先进武器升降机安装进度缓慢,电磁弹射系统多次测试失败,导致作战能力受限。此外,美国造船业的衰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作为美国唯一的航母建造商,产能有限,且面临供应链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导致航母建造周期延长。
二、法律和战略影响
根据《美国法典》第 10 篇,美国海军作战部队应包括不少于 11 艘作战航空母舰。此次航母数量的减少将使美国海军面临违反宪法的危机。尽管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可能通过新法案或临时豁免条款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一事件凸显了美国海军在战略规划和法律合规方面的困境。
在战略层面,航母数量的减少将影响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能力。美国长期依赖航母战斗群来维持其在亚太、中东和欧洲等关键地区的存在和威慑力。11 艘航母的配置使美国海军能够在多个热点地区同时保持军事存在,而减少至 10 艘可能导致其部署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下降。例如,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海军可能需要从其他区域调派航母来填补空缺,这可能削弱其在其他地区的战略影响力。
三、造船业衰退与经济压力
美国造船业的衰退是导致航母数量减少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自二战以来,美国造船业经历了显著的萎缩,目前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0.2%。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产能有限,且面临技术工人短缺和供应链问题,导致航母建造周期延长。相比之下,中国在相同时间内可以建造更多航母,显示出其造船工业的强大竞争力。
经济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国债已突破 37 万亿美元,军费预算庞大,而航母的维护和建造成本极高。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的年运营成本约为 7 亿美元,而新型福特级航母的年运营成本更高达 9.5 亿美元。2025 财年美国国防预算高达 8950 亿美元,其中航母项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导致其他军事项目的预算受到挤压。
四、国际反应与战略调整
美国航母数量的减少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俄罗斯媒体关注美国航母的调动,指出其在中东地区的部署调整可能影响地区稳定。中国则通过快速发展航母和造船业,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截至 2025 年,中国拥有 3 艘航母,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进一步扩大其航母舰队。
为了应对航母数量减少的挑战,美国海军正在采取一系列战略调整措施。例如,延长部分 “尼米兹” 级航母的寿命,以缓解短期压力;加大对无人舰艇和无人机的投入,以弥补有人平台的不足;加强与盟友的军事合作,分担全球安全责任。此外,美国海军还在探索 “分布式海上作战” 概念,通过分散部署作战单元来提高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五、未来展望
美国航母数量减少至 10 艘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信号,标志着美国海军正面临技术、经济和战略上的多重挑战。尽管美国仍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但其航母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削弱其全球影响力,并为其他国家提供战略机遇。未来,美国海军需要在技术创新、造船业振兴和战略调整之间找到平衡,以维持其海上霸权地位。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事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应继续加快航母和造船业的发展,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同时加强不对称作战能力的建设,形成针对大型水面舰艇的有效威慑。此外,中国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维护全球海洋秩序和稳定。
总之,美国航母数量减少至 10 艘是全球战略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影响将深远而持久。各国需密切关注这一变化,并根据自身利益和战略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