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2008年初夏,山东曲阜文物局在对孔林开展修葺作业时,发现孔子第四十三代嫡孙孔仁玉墓的墓室券顶赫然出现破洞。
为避免文物进一步受损,相关部门迅速组织考古人员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对墓室进行系统清理。
令人惋惜的是,这座古墓早已被盗墓者光顾,墓室中文物被劫掠一空,甚至连墓主人的尸骨也踪迹全无。
就在考古人员以为此次发掘将一无所获时,一件珍贵遗物映入眼帘——记载孔仁玉生平事迹的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
通过对墓志铭的细致解读,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
孔府世代相传的孔子世家大宗在五代十国时期险遭灭门,唯有孤儿孔仁玉幸存,并在成年后中兴孔府的故事,或许另有隐情;
而有关孔子本人及孔府的历史地位,也可能是后人基于时代需要逐步拔高的结果 。
02
据孔府档案记载,西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3年),孔子第十三代嫡孙孔霸获封褒成君,食邑八百户,此举开启了孔子嫡系后裔世袭爵位的历史序章。
数十年后,随着王莽专权,政治格局剧变,孔子被追封为褒成宣尼公,其身后荣耀在政权更迭中首次得到官方显著提升。
时光流转至唐朝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册封孔子第三十五代嫡孙孔璲之为文宣公,将孔氏家族的尊崇地位再度拔高。
此后,除宋仁宗时期将封号由“文宣公”改为“衍圣公”外,孔子嫡系后人皆以公爵之尊绵延世袭,直至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爵位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一职。
唐末,齐鲁大地历经黄巢起义与藩镇割据,维系数百年的社会秩序轰然崩塌。
至孔子第四十二代嫡孙孔光嗣时,曾经煊赫的孔府已不复往昔荣光,渐显凋敝之态。
彼时,孔光嗣虽居泗水县令之职,却常陷入朝廷积欠俸禄的困窘,微薄薪俸难以支撑家族生计,孔氏一门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度日。
此时,孔府门下有一家奴唤作孔末,见世道纷乱、主家式微,竟生出谋逆篡宗的狼子野心。
孔末其人于正史记载寥寥,据孔府档案所述:东晋末年,孔末先祖本为孔林周边躬耕陇亩的寻常农户。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宋文帝刘义隆颁下旨意,特赦孔林禁地周边五户百姓的徭役,命其世代执掌孔林祭祀之务,孔末直系先祖孔景位列其中,自此举族易姓为孔,跻身孔氏旁支。
时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年),中原板荡,孔末见孔氏式微,利欲熏心,纠集凶徒,趁夜黑风高之际,持刃闯入孔府,将孔光嗣阖府屠戮殆尽,唯襁褓中的孔仁玉因被母亲抱回娘家,侥幸躲过劫难。
03
为了保住孔仁玉这位孔氏孤儿,当时回娘家省亲而幸免于难的孔仁玉生母张氏将孩子交给双亲张温和乐氏藏匿起来,由他们抚养成人。
与此同时孔末以冒牌货的身份篡位成功,被五代后梁政权册封为文宣公领曲阜县令,反客为主入主孔府。
直到930年孔末才被揭发,有民众冒险去洛阳找后唐明宗李嗣源告御状,表示“曲阜令孔末非圣人之后,光嗣有子名仁玉,现育于外婆张氏家中”,李嗣源大惊,连忙派人前去调查。
这时孔仁玉已长大成人,第一次在曲阜街头公开露面,最终李嗣源下旨处决孔末,由孔仁玉继承文宣公爵位并兼任曲阜县主薄。
孔子世家大宗在经历这场浩劫大难后,终于由孔仁玉实现中兴,于是孔府后人将孔仁玉尊称为中兴祖。
04
然而从墓志铭来看,有关孔仁玉的事迹与孔府档案记载的截然不同。
墓志铭记载的孔仁玉虽然姿貌雄伟,临事果断,从小就熟读《春秋》并通六艺。
但在他9岁那年,父亲孔光嗣是正常病逝,而孔仁玉继承文宣公爵位属于顺理成章,压根就没有提到孔末这回事。
不过孔仁玉接下来的人生确实无愧于孔府中兴祖的尊称,在担任曲阜县令期间,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发动叛乱,派兵占领并摧毁曲阜县城。
为了保护孔府,孔庙和孔林不被践踏,孔仁玉孤身一人挺身而出,单独去见慕容彦超叛军,以“七尺”身高,“揖让而出”,毫无惧色,最后竟使得叛军主动后撤,从而保住了孔家家庙和祖坟的完整。
此事被后周太祖郭威知道后,路过曲阜时专门召见了孔仁玉,并在孔仁玉陪同下拜谒孔庙和孔林孔子墓。
在孔子墓前,孔仁玉将自己守护祖先陵庙的经过告诉地下的孔子,祈求祖先保佑。
为了表彰孔仁玉的英勇无畏和忠孝精神,郭威特意赏赐他五品官服,并拜他为监察御史。
956年孔仁玉病逝,终年44岁,留下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后周世宗柴荣下旨于孔林厚葬孔仁玉,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05
为什么孔府档案会虚构孔末这个不存在的人物用来拔高孔仁玉,原来这与元朝时候衍圣公正统之争有关。
当蒙古灭金和南宋的期间,中原大地出现了三位衍圣公,其中孔端友是当初跟随宋高宗赵构南渡的衍圣公嫡系后裔,孔元措是金朝立的衍圣公,而蒙古在占领曲阜后又立了一个衍圣公。
等到元朝建立政权稳定后,元成宗先是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紧接着又由元仁宗指定孔思晦为衍圣公,号称是孔子第五十三代嫡孙。
为了证明正统性,孔府档案在此期间曾经做过了大幅删改。
不过像孔末一家这种改姓孔的情况在曲阜是真实存在的,《人类学学报》曾对曲阜孔姓居民采集样本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发现曲阜孔姓只有C3和Q1a1 高频单倍群样本有着明显的单祖先扩散结构,与孔子嫡系有血缘关系,其余均无法认定为血缘上的孔子后裔。
清理发掘结束以后,孔仁玉墓志铭被文物局带走保管,墓室也进行了回填并重新堆砌封土,作为孔林景区的一部分,孔仁玉墓前有专门的标牌,但背后的故事就鲜为人知了。
参考资料:孔府档案,《掌故知鲁:鲁国郡孔府君墓志铭考证》,《续曲阜县志》,《元史》,《曲阜地区孔姓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