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再放一个记者上山,就把谁扔进水里去!”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范晓光将军一句话,现场“碍事”的记者得变老实了。
生死关头,这些记者们做了什么事情,惹得一向温文尔雅的范将军大动肝火呢?
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范晓光接到紧急报告,说汶川到映秀之间还有伤病员等待救援,他立即调来两架直升机,带着几个医学博士火速赶往现场。
好不容易飞到了映秀上空,范晓光发现急降场被一架军用飞机占据着,足足停了半个小时,搞得他们无法降落。
“下面这飞机为什么不起飞?”范晓光着急问道
一工作人员说:“首长,他们在配合媒体拍摄。”
听到这个回答,范晓光心里很不是滋味,生死攸关的救援现场,媒体还忙着搞摆拍。直升机一降落,范晓光就冲了过去,踹了摄像一脚:”赶紧挪地方,否则处分你!”这是他第一次对媒体发火。
地震后,四川出现了33座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是最危险的一座。这个大“悬湖”,悬在北川县城上方。一旦决堤,将是灭顶之灾。6月6日,受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安排,范晓光等三人上山坐镇。
山上条件极其艰苦,指挥部就是简易帐篷,没有像样的设施。最让范晓光头疼的,不是艰苦的条件,而是那些赶来报道的记者,这么一群人耽误救援工作!
第一,他们占用了运输资源,一架直升飞机只能带十几个人,现场七八十个记者,每天都要用好几架飞机;第二,当地一发盒饭,他们就抢着吃饭,范将军和身边的人工作一天一盒都没吃上。
在这种情况下,范晓光第二次对媒体发火了,严令禁止记者上山,喊出一句话:“谁要再放一个记者上山,就把谁扔进水里去!”
自此山顶再也看不到记者身影,救灾指挥部终于可以专心投入排险工作了,有人说范晓光太霸道,但他有自己的坚持:救人是第一位的,一切都要为救灾让路。
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开始泄洪,央视记者捕捉到了一个让人动容的画面:当所有抢险人员都撤离后,范晓光故意拖在了最后。在他心中,部队需要最后撤退,而领导干部要在最后。
汶川地震中,范晓光几乎跑遍了所有灾区,指挥部队累计转移受灾群众133万多人,转送和救治伤员62.48万人次,事后自觉有点对不住记者,还主动道歉。
很多人好奇,这样一个铁血将军是如何炼成的?范晓光的身世很特殊,他的父亲是开国上将王平,有趣的是,范晓光不姓王,而是姓范。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繁忙常年不在家,他跟母亲更亲近,便郑重其事地向父母“申请”随母姓。
父亲对此一点也不介意,甚至觉得很好玩,就这样王晓光变成了范晓光。1949年全国各地不断传来解放的消息,每次庆祝时,小晓光急得大哭:“今天解放这个,明天解放那个,全国都解放了,我长大了解放什么呀?”这话把大人们都逗笑了。
2003年,范晓光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到成都军区后,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就是重走长征路。
范晓光带着父亲的回忆录,沿着父亲的足迹,几经探寻,还找到了当年部分红军烈士的殉难地,纪念了他们。
如今,范晓光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当年他在灾区讲过的话、做过的事,至今有人记得,所谓军人的担当,就是生死关头的选择和坚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