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为适应野战需要,东北民主联军先后组建1纵、2纵、3纵、4纵、6纵,这五大纵队老底子都是各根据地抽调出关的精锐,因此战斗力很强,有着“五虎”之说。
到1947年,随着战事愈发激烈,我军依靠迅猛的扩张速度,又以12个独立师为基础,陆续组建7纵、8纵、9纵、10纵四个纵队,这里面就是既有老部队又有新部队了。
当时新纵队的领导班子还没有“五虎”好确定,毕竟“五虎”大多是一条直的发展线,继续沿用原有干部就行。可新纵队结合了多个方面,就出现过一些争论。
比如说10纵,其下辖的三个师前身分别为:东北民主联军独1师、东北民主联军独3师、东满军区独立师,按道理来说主要领导应该要从这三个师里面出。
但司令部认为,三个师在军事方面有着弱,应派一个战将过来加强指挥。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梁兴初。
一开始上级本想让梁兴初出任10纵副司令员,没想到梁兴初很硬气,直接说:如果当不了正职,我宁愿回去做师长。
这种“不服从命令”的顶撞,没有导致首长不悦,反而在正式任命下来后,梁兴初真的成了司令员。
对此梁兴初非常高兴,正待去上任时,一看纵队干部的名单就有些傻眼了,这里面大部分人的资历都比他老、威望也不弱于他,自己过去,能镇得住吗?
一、特殊的独立师
10纵虽然下辖着三个原独立师,但东北民主联军独1师跟其他部队稍有不同。
像东北民主联军独3师由东满军区一部及合江军区地方部队合编而成,东满军区独立师由东满警备2旅、警备24旅合编而成,都有很重的地方部队属性。
东北民主联军独1师却基本是原八路军129师359旅的老部队改编,这是一支历史底蕴深厚的队伍,梁兴初与之渊源又不深,所以最担心的是无法指挥好该部。
这里也很奇怪,359旅既然是老主力,为何没能列编首批组建的纵队?反而把番号都变成了独立师?说起来,主要在于359旅最开始打得不好,这也是东总决定调战将来加强指挥的重要原因。
359旅在抗战后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是王震率领的南下第一支队,另一部是由刘转连、晏福生、贺庆积等人率领的南下第二支队。
本来第二支队也是要挺进江南的,但行至河南孟县一带时,日本宣布投降,他们便接到新命令奔赴东北。
该部抵达东北后继续沿用359旅番号,迅速补齐装备、扩充编制,下辖7个团之多,是同时期我军在东北编制最大的一个旅。但是,他们却没有打出老部队的风采来。
四平保卫战,359旅匆忙赶到,未能拦住新6军,激战一天退出叶赫,使我塔子山阵地陷入三面包围,局势迅速恶化。几个月后,359旅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1师,配合野战主力作战。
三下江南时,独1师奉命佯攻靠山屯,伺机切断敌71军81师回撤农安的退路,以便我主力歼灭该敌。
在部队行进的过程中,独1师与87师遭遇,这本来是个立功的机会,但独1师非常犹豫,进攻也不坚决,导致没能完成任务。还好2纵5师意外闯入靠山屯,这才把要撤退的87师堵住。
对于独1师的表现,东总司令员非常生气,怒道:独一师怎么搞的,哪像个主力部队?这个师长就该枪毙。
后来东北军区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时也毫不客气地批评独1师:
“该师系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部队作风甚疲沓、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
所以,东总一开始还是准备让独1师的老资格来出任司令员,辅以一名能打的将领,来提高整体战斗力。这个“配角”,上级首选时任6纵16师师长的梁兴初。
二、“能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的梁兴初
梁兴初自参加革命起就在“红一”序列下战斗,此后一直没改过隶属,林司令员、罗政委对他都很熟悉。
因为他的精明善战,林司令员还专门送了个外号“梁猴子”,表示他精明得如同孙猴子一样,能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
这一路来梁兴初战功赫赫,顽强的作风让首长信得过,因此梁兴初坦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时,两位军政首长都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官该有的锐气,最终事情尘埃落定。
梁兴初能力那是没话说,但他资历方面确实算短板,10纵下面的师级军事干部个个都不输于他。
土地革命时期,独1师师长贺庆积担任过红六军团17师师长、独3师代师长刘转连担任过红六军团模范师师长、东满军区独立师师长方强担任过红22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而梁兴初自己仅为红军团级干部,还是在抵达陕北后才担任,跟那三人存在着差距。因此在梁兴初看到名单时,才会有些傻眼,感觉到隐形的压力。
不过,作为一名打铁出身的将领,梁兴初断然不会就此退缩,有困难迎着上,将其克服不就好了?
为了将思想统一,梁兴初到任后先是跟几位老前辈进行交流沟通,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随后他便开始抓紧训练部队,致力于将队伍打磨出能拼敢拼的作风,在他的努力下,10纵很快有了全新的面貌。
当然,部队行不行,还得战场上见真章。没多久,10纵就迎来了扬名的机会。
1948年的辽沈战役,我军解放锦州后,廖耀湘兵团成了急需解决的目标。但东野主力才经大战,赶过去需要时间,所以,10纵需要以弱势兵力拖住敌一个精锐兵团,不能让敌人回到关内增添变数。
东野司令员在给10纵的命令中明确表示:让敌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
后来梁兴初和10纵的确做到了,他们以伤亡4144人的代价,顽强阻击10倍之敌,成功歼灭国民党军8015人,俘虏6299人,为主力合围该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战后,再也不会有人觉得10纵地方部队气息重了,而梁兴初也更受上级看重,后来率领38军扬名朝鲜,属于互相成就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