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14:10四川
曹九龄(1882-1958.8),字世久,四川宜宾人,祖籍湖南零陵,先祖明末清初移民到四川宜宾。民国初期,独资购买“元济”轮,率先开通长江上游叙府至重庆航线,是川江航运开拓者。1936年带领宜宾工商界创办四川合众轮船公司。
图1 合众轮船公司总经理曹九龄先生
曹九龄九岁丧父,故取名九龄,哥哥曹昌龄,字世珠,父亲去世后,哥哥昌龄接替父亲经营自家在宜宾线子市的花纱铺,由于年龄小,不善经营,常常入不敷出,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全靠母亲帮人缝缝补补,洗涤为生,艰难渡日。九龄从小学习中医,13岁时,因家境贫寒,
九龄放弃学业,到花纱铺跟哥哥学习经商,不到半年,花纱铺因故停业,14岁的九龄便将自家花纱铺改为经营自己相对熟悉的中草药,取名华英药房。生性聪明的九龄把中草药运往长江下游的武汉,上海等大城市,再从重庆的外籍药商毕禄氏处买进西药带回宜宾华英药房销售,清朝末期,华英药房是宜宾第一家开卖西药的中西药房,曹九龄也被称为宜宾经营西药第一人。
曹九龄为人诚恳,善交朋友,讲信誉,生意不断扩大,在资金捉襟见肘时,因信誊好,得到了外商毕禄氏的支持,九龄无论进货多少, 全部售完再付款,有了外商先货后款的支助,曹九龄的中西药业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不久又在宜宾开设了同德药房,因利药房,位于宜宾下北街的因利药房,是宜宾第一家西药房。
因业务关系,曹九龄常来往于长江沿线的大城市间,当他在上海看到上海已经开始使用外国引进的灯洋油汽灯时,便从上海上买回洋油气灯挂在他的因利药房,因利药房的洋油气灯是宜宾最早引进的洋油气灯。
1905年8月,金沙江,岷江发大水,泛滥成灾,宜宾城里,灾民遍地,要饭的声音不绝于耳。九龄在宜宾西城角自家附近,架起大锅施粥,同时为灾民发放钱粮,并积极帮助灾民募捐,为灾民竭尽绵薄之力。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清朝晚期,长江中下游已经有轮船运行,长江上游因滩多水急,没有轮船通航。
1909年,曹九龄一艘满载西药的木船从重庆到宜宾,船行至南溪险滩翻船,吃尽木船商旅苦头。曹九龄暗下决心要改变长江上游木船运输的局面。
民国初期,曹九龄以他的因利药房名义,独资购买一艘轮船,取名“元济”,开通了叙府至重庆航线,这是宜宾至重庆正式通航的第一艘轮船,“元济”轮不仅载运旅客,还搭载包裹邮件,行旅称变。曹九龄也因此走上川江航运之路。
曹九龄在他的“六十自述”一书中地“元济”轮称为“川江航业肇造之始”。该书由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立法院代院长,司法院副院长覃振亲自题写书名“曹九龄先生六十自序”(如图1)。
图2 老九龄先生六十自序
“元济肇创川江轮,惨淡经营始造成。中外闻风相从起,持筹握算终绝伦。长江上游几千里,急峡危滩随处是,汽笛一声沸浪平,遂使天涯同咫尺。”这是曹九龄好友赵仲溥为曹九龄的“元济”轮率先开启川江航运所写以下的诗句。
民国初期,由于军阀混战,兵匪肆虐,“元济”经营惨淡,1918年,曹九龄将“元济”轮转让上海法商麦司轮船公司,从此“元济”轮改挂法国旗航行川江。 川江上游,随着“元济“轮的通航,外资太古,怡合,聚福等轮船公司也纷纷开进长江上游,并邀请曹九龄担任叙府经理。长江第一城的轮船运输业务,大都经由曹九龄代办,贵洲湄潭著名文人吴雪俦有诗形容当时曹九龄的轮运业务繁忙:“宜宾地险控滇蜀,冠葢舟车杂龙蝦。画烛红摇金盏动,曹邱堂上客如麻”。
1936年,长江第一城的各界人士迫切希望发展自己的航运,航运元老曹九龄邀请宜宾宝元通总经理熊郁村,重庆宝元渝经理熊荫村,上海宝元申经理曹畫村 等宜宾工商界人土,创办四川合众轮船公司(重庆档案馆存有创始人股东名册),主营宜宾至重庆航线,为业务方便,轮船公司总部设在重庆白象街3号(日机轰炸重庆时被炸毁,重建于重庆白象街67号),宜宾分公司设在合江门码头靠岷江一侧,泸州设办事处。曹九龄任四川合众轮船公司总经理。
1937年7月,抗战爆发,政府迁渝,中国的军工企业大都搬到重庆等川江沿线,合众轮船公司的长虹轮,协庆轮与民生公司一道参与了挽救中国命运的宜昌大撤退抢运,八年抗战,川江是中国抗战軍运的大通道,四川合众轮船公司作为主营宜宾至重庆的航运公司,成为川江上游的主要抗战运输力量,,1940年合众轮船公司与军政部兵工署签了独家承运叙,泸,渝军用器材合同(图3)
合众轮船公司独家包运军用物资合同档案
在抗战物质,军队调防,伤兵转远,舵峰航线水空联运等方面,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2年,曹九龄总经理六十寿辰,在重庆举办六秩寿庆,中央日报以《川江航运耆宿六秩庆典》为题进行报导,中枢(省部级)要员30人以上参加寿庆,致贺词的各界要员愈百。参加寿庆和致贺词的国民政府大佬、各界名人有何应钦,于佑任,张群,覃振,周钟缶,朱家骅,唐生智,刘诗,何键,刘文辉,张家璈,陈其采,冯友兰,钱穆,胡风,宗教人士太虚等上百人。政府和军队高级将领及各界要员参加政府和军队高级将领及各界要员参加曹九龄六十寿庆并题字,是对曹九龄发展长江航运和他创办的合众轮船公司为中国抗战做出的贡献的赞扬和感谢。
1942年,曹九龄因身体健康原因,辞去了合众轮船公司总经理,担任合众轮船公司顾问,董事,由重庆回到宜宾,由于日机轰炸宜宾城,逐在宜宾效区三官楼修一宅院,取各“遁庐”居住,侣渔虾而友麋鹿 ,聊以卒岁。但还时常关心中国抗战,他在六十自述中这样写道:“今长虹诸轮畅行渝叙之间,既便于商业之推行,复有利于抗战水道之军运。予以衰迈,伏处草野,虽未能执戈前驱,然得同人之助,以应国家之急、供社会之需,亦稍酬素志矣”。
曹九龄回到宜宾后,他将早期投资创办宜宾私立立达补习学校的二十万元大洋全部捐赠给私立外江中学设立“曹九龄奖学基金;另外将家中的多册明清古书籍捐献给宜宾图书馆。这些书籍至今仍然是宜宾图书馆馆藏图书。
解放后,休闲在家的曹九龄被政府邀请为宜宾政协委员。
(本文内容主要来有曹九龄自传)图3
1958年8月因病去世。
有专家对笔者说:[曹九龄先生六十自序]孤本的发现,正是被主流叙事遮蔽的川江血脉。救此孤本,实为打捞一段“没有合众,便没有叙渝生命线”的抗战记忆,也是对川江早期航运历史的湛误。
曹九龄先生六十自序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的集党,政,军,文化,宗教,袍哥,社会基层多界人士墨迹为一本的珍贵跨界题字题词集。
#川江抗战#川江航运历史井#历史人物
本文作者:曹九龄外孙 于宪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