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连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也因酷暑引发空调安装热潮。
在如此极端气候条件下,中暑风险显著上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据媒体报道,青岛大学一名宿管工作人员竟在校园内因高温去世。
令人不解的是,在高校普遍配备空调的当下,为何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宿管人员离世
7月6日清晨,青岛大学滢园宿舍区突发紧急状况,救护车鸣笛打破了校园的平静。
一位年逾六旬的宿管师傅,最终倒在了值班室那张老旧木床上。
令人震惊的是,室内温度计显示为43.2℃。
![]()
这个远超室外气温的数字,成为他生命的最后刻度。
张姓宿管所居住的空间仅有不到6平方米,且通风条件极差。
即便三台旧风扇全速运转,也无法带来任何凉意。
更令人动容的是,老人总是将风扇朝向屋内的流浪猫方向。
学生们回忆道,那是张师傅收养的小动物。
![]()
当有人劝他也享受一下风扇带来的清凉时,他总是笑着回应:“小猫怕热,人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谁也没想到,这位总把“忍忍就好”挂在嘴边的长者,终究没能挺过43.2℃的酷热。
![]()
张师傅的离世在青岛大学学生群体中引发了广泛讨论。
据学生们讲述,这位宿管生活非常清贫,日常饮食多以挂面为主,因为“面条耐饿”,衣物鞋帽也都是学生们不再穿的旧物。
![]()
事发前几天,他还兴奋地向熟悉的同学们展示捡到的一件棉袄和一双新棉鞋,说今年冬天不用再挨冻了。
然而,他的暖冬还未到来,生命却戛然而止。
更令人心痛的是,老人本已生活拮据,学校竟然拖欠其工资长达8个月之久!
试问,谁能承受如此漫长的薪资拖欠?
![]()
公众普遍质疑,作为具备雄厚财力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何会出现工资拖欠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张师傅去世前不久,青岛大学刚刚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与音乐会。
![]()
有能力投入资金打造形象工程,却无力为最基层员工安装一台空调,这种鲜明对比令人心寒。
面对舆论压力,校方的回应更是引发了更大争议。
招生办工作人员声称:“宿管属于外包服务,统一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
![]()
所谓外包,难道就能逃避对生命的最基本责任吗?
更加戏剧性的是,7月7日山东明德物业管理集团发表声明称:该离世人员并非该公司雇员或外包人员。
这则声明直接否定了校方的说法,使学校陷入更大的舆论风波。
![]()
烟台南山学院中暑事件
就在青岛大学宿管人员去世的前一天,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也发生了高温中暑案例。
幸运的是,发现及时,晕倒后很快被送往医院救治,由于患者是年轻学生,恢复情况良好。
但该事件一经网络传播,立即引起该校学生的强烈不满。
![]()
学生们反映,宿舍未配备空调,仅有的悬挂式小风扇因气温过高吹出的也是热风。
平日里只能通过频繁冲凉降温,但刚洗完澡不出20分钟就会再次汗流浃背。
夜晚更是最难熬的时段。
闷热难耐,开窗有蚊虫侵扰,不开窗又让人喘不过气。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往往要等到凌晨两三点气温稍降才能入睡,但早上六点左右又被热醒。
为躲避酷暑,学生们想出了“蹭空调”的办法——前往校内超市避暑。
但由于宿舍晚间要关门,他们只能在超市待到晚上9点多,之后仍需返回闷热的宿舍继续忍受。
在这样的环境中,已有数名学生出现中暑症状送医。
更令人失望的是,面对接连发生的中暑事件,学校的回应令人费解:“电路老化,无法支持空调运行。”
这一解释在学生看来存在明显漏洞。
有学生指出:“校内超市、商铺同样使用老电路,却能正常安装使用空调,为何宿舍就不行?”
这番质问直指校方管理问题。
更让师生不满的是,对于所有质疑,校方始终以“正在紧急研究解决方案”作为回应,却从未给出明确时间表。
所谓的“紧急研究”究竟还要持续多久?
难道要让学生在整个夏季都忍受高温折磨吗?
事件反思
张师傅去世后,学生们做了两件事:在平房前摆放大量白菊,在网络平台发起追讨欠薪的呼吁。
那些曾经被忽视的“隐形人群”,终于在热浪中发出了集体呐喊。
值得关注的是烟台南山学院学生们的维权行动。
他们自发制作了“高温生存指南”在校内传播,组织测量各栋宿舍温度,更有学生携带温度计前往校办寻求解释。
这种理性维权的方式正在推动高校正视问题。
截至目前,青岛大学宣布“加快改造宿管值班室电路”,烟台南山学院也承诺“本周内开放图书馆作为纳凉区域”。
但这些补救措施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更掩盖不了高校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这场高校高温危机,实质上是对高校文明程度的重大考验。
真正的大学精神不应只体现在教学楼的铭牌上,更要体现在对每个生命的尊重中。
当张师傅的铁皮屋装不上空调,当学生在“蒸笼”中夜不能寐,再辉煌的学术成就也会失去应有的温度。
我们呼吁建立高校高温防护的“硬性标准”:设定室内温度安全阈值,明确降温设备配置规范,将后勤人员工作环境纳入年度考核体系。
更重要的是打破“外包即免责”的怪圈,让高校真正承担起对所有校园成员的责任:无论是教授还是宿管,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保洁员。
此刻,青岛大学平房前的白菊仍在盛开,烟台南山学院的学生还在等待空调的到来。
这些滚烫的诉求背后,是一个朴素的愿望:在知识的殿堂里,不应有生命被高温遗忘,不应有汗水白白流淌成泪。
当高校不再把“形象工程”当作政绩,当管理者真正走进铁皮屋和宿舍楼感受真实温度,或许才能回答那个根本问题:
教育的意义,究竟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构建有温度的文明共同体?
这场高温下的思考,不应随着天气转凉而消散。
因为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关注,每个在烈日下坚守的普通人,都不应成为文明进程中的“牺牲品”。
结语
张师傅的悲剧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重演。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沉痛的教训,能够唤醒更多人对基层劳动者权益的关注,推动高校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愿这个夏天,劳动者的悲剧不再上演。
参考文献:1.哈尔滨日报:《烟台一高校宿舍无空调,学生热到中暑被救护车拉走,校方回应:领导正在商量解决办法》2025-07-052.纵深新闻:《烟台37℃高温下,学院宿舍没空调?学生热晕送医:冲凉20分钟又汗透,超市蹭空调到9点》2025-07-053.九派新闻:《青岛大学一宿管大爷被曝中暑身亡,校方深夜通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深感痛心和惋惜》2025-07-074.上游新闻:《青岛大学宿管大爷离世,山东明德物业管理集团:非公司员工或外包人员》2025-07-07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