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党”党首立花孝志(57岁),连续两天在街头演讲中公然发表种族歧视言论,引发日本社会强烈关注。7月4日,他在兵库县的街头直言:“黑人和伊斯兰人,群体出现在车站前,就会让人感到害怕。”
![]()
第二天,在川西市站前,他又进一步表示:“我以后也会进行人种歧视,因为感到害怕。”
![]()
对于前一天的发言,他不仅没有收回,反而辩称“这是真心话”。他还补充道,“当然,黑人或伊斯兰系人士单独一人时并不可怕”,但“那些在自己祖国没有正当生活的人,以难民等身份来到这里”,让他难以安心。
![]()
2025年的日本,移民话题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风暴的中心。立花孝志毫不掩饰地把“对外国人的不安”摆在了明面上:移民越来越多,如果继续放任下去,社会上让人不安的外国人也会不断增加。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歧视变成了某种“合理的防御本能”,甚至以“这是我的真心话”为由,为自己的言论开脱。
![]()
其实,日本社会对不同族群的态度一直很分明。对黑人是实打实的高度警惕。上世纪日本曾尝试引进非洲劳工,但因为文化冲突、沟通障碍和社会治安问题,政策一年比一年收紧,移民门槛越来越高,留在日本的黑人已是凤毛麟角。
![]()
即便如此,“黑人让人害怕”的说法仍然频频见诸舆论。很多人只是因为对“不同”感到陌生和不安,却在缺乏真正交流的情况下,选择了排斥。
![]()
欧美白人又如何?作为美国的坚定盟友,日本按理说该对欧美人格外欢迎,但事实并非如此。白种人刻在骨子里的高傲,让日本社会很难真正接受,连在自家国家都要看白人的脸色,这在不少日本人看来简直是“国威扫地”。
![]()
本来民众就亲美,如果政府再“舔”,未免自尊心过不去。再加上白人普遍高大的身材,和日本人一对比,不少人反倒激发出武士道里的“输人不输阵”。结果就是,白人在日本成了“敬而远之”的存在,不管学历多高,其实比较难真正获得认同。
![]()
反而对中国人和韩国人,日本社会表现出了一种“现实的宽容”。只要没有涉及违法,很多时候,相关部门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像当年打黑工的老丁一样,换个黑人试试,很快就被遣返。
![]()
不过最宽松的还是韩国人,住满五年就可以申请入籍。东京池袋、歌舞伎町等地,中文和韩文的招牌早已习以为常,街头巷尾的奶茶店、烤肉店让这里像极了亚洲缩影。其实,这样的“宽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日本太缺人了。
![]()
2025年的日本,少子老龄化的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子,社会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外国年轻人身上。2024年,在日中国人数量已达到82万,成为最大的外国族群。日本政府为吸引和留住来自中韩等邻国的移民,接连出台特定技能签证、简化永住手续、优先招聘等政策,为中国人、韩国人提供了更多便利。
![]()
和远道而来的黑人、白人相比,来自亚洲邻国的移民,文化更近,沟通和管理也相对容易。日本选择了“可控的多元”,既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又避免了文化冲突升级。
![]()
日本各地最多的外国人
立花孝志的言论,其实正是这种社会情绪的放大。他高调宣称“要歧视”,表面上是个人情绪的宣泄,背后却反映出日本社会面对全球化、面对人口结构变化时的种种焦虑和无力。
![]()
对陌生人的恐惧被包装成“秩序需要”,对多元的抗拒被说成是“自保的本能”。但现实却是,东京街头每一家小吃店、每一个便利店柜台背后,早已离不开各种肤色的外国年轻人的身影。
未来的日本,已经不可能靠守住“纯粹”来安抚自己。多元的社会早已形成,真正考验每个人的,是能不能在不安和差异中找到新的归属感。一个健康的社会,不是靠制造分裂和恐惧生存下去的。与其一味指责“异类”,不如学着用平等和理解为城市注入新的温度。
![]()
等到2040年,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可能会突破1500万。那时候谁是“外来者”、谁又是“本地人”,恐怕早已说不清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