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南山环线三期道路工程
关键节点突破:2025年5月23日,上跨大秦铁路的7000吨转体桥完成85度精准转体,标志全线最后一个关键节点完工。东红山隧道(全长968米)已于2024年12月贯通,西灰岭隧道同步完成施工。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约70%,剩余路面铺设及附属设施施工中。项目计划于2025年12月底全线通车,与昌赤路新线衔接,形成闭环路网。
![]()
京北生态涵养区交通动脉:串联八达岭长城、柳沟民俗村、永宁古城等景点,打造“骑行+自驾”一体化旅游专线。与G6、G7、京礼高速等构成延庆骨架路网,增强浅山区应急保障能力。跨大秦铁路转体桥:采用“先建后转”工艺,7000吨桥梁以毫米级精度(误差≤5毫米)完成85度转体,施工中铁路仅短暂封闭。全站仪+激光跟踪仪建立三维坐标系,实时调整转体参数,保障大秦铁路(日通行130列重载列车)安全运行。东红山隧道出入口采用智能调光及融雪技术,提升冰雪天气行车安全。桥梁采用仿生造型,隧道洞口种植本地植被,与周边山地景观协调。
工程总造价:约12.7亿元(含路基、桥梁、隧道及附属设施)。桥梁工程:占比45%(含转体桥、跨G7高速桥等);隧道工程:占比30%(东红山、西灰岭隧道);路基路面:占比20%;智能系统:占比5%(含融雪、监控设施)。大榆树镇:连接南红门路,改善农产品(苹果、板栗)运输条件,预计年增收500万元。井庄镇:串联柳沟民俗村,旅游大巴通行效率提升40%,带动民宿产业扩容。永宁镇:东至昌赤路,助力永宁古城文旅开发,预计年游客量增长30%。形成“长城—民俗—古城”黄金线路,预计年旅游收入增加1.2亿元。推动浅山区智慧果园、康养社区建设,预计新增就业岗位800个。缩短山区救援响应时间至30分钟内,提升暴雨、山洪等灾害应对能力。沿线3万居民至延庆城区车程缩短20分钟,公交线路同步优化。
延庆南山环线三期道路工程是京北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跨铁转体桥、生态隧道等创新技术,将显著提升区域交通能级,助力延庆从“交通末梢”向“文旅枢纽”转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注入新活力。
![]()
G234兴阳线(永宁-四海段)
2024年11月启动的G234延庆段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含永宁-四海段)已进入收尾阶段,完成道路两侧非宅拆除、绿化种植(新增草地2.4万平方米)及停车位建设(近1300个),计划2025年6月全面完工。:2024年6月招标的G234兴阳线永宁-四海段中修项目(K181+000-K219+000)已完成铣刨罩面及病害处理,剩余标线施划,预计2025年7月竣工。环境整治段:2025年6月底完成提升并开放通行。中修路段:2025年7月恢复交通。京北生态文旅走廊:串联永宁古城、四海镇九沟十八湾等景区,打造“慢游+生态”旅游专线。
作为G234国道北京段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延庆东部山区与河北怀来间的交通联络功能,沿线增设智能停车引导屏、新能源充电桩(规划50个),支持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车辆接驳。采用透水铺装、光伏路灯,修复河道2.3公里,打造“梨花大道”“长城步道”等主题景观带。中修工程:886万元(含路面修复、排水优化)。环境提升:约1.2亿元(含绿化、停车设施、外立面改造)。总投入:约1.29亿元。
![]()
永宁镇:改善永宁古城至四海镇交通条件,预计年游客量增长25%,带动民宿、餐饮收入增加8000万元。四海镇:修复后的道路提升九沟十八湾景区可达性,惠及沿线6个行政村、1.2万居民,农产品运输时效提升30%,酥梨、板栗年外销量预计增加1.5万吨。推动延庆与怀来交界区域共建物流园,承接北京外溢的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修复急弯陡坡路段,增设波形护栏12公里,交通事故率预计下降40%。项目建设期提供800个临时岗位,运营期新增旅游服务、养护管理等岗位300个。打造京北“百里山水画廊”,串联4大4A级景区,透水铺装、光伏路灯技术为山区道路建设提供范例,强化延庆与河北怀来交通互联,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G234兴阳线(永宁-四海段)延庆段通过环境整治与中修工程双线推进,显著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与景观品质,成为京北生态文旅走廊的核心载体。项目建成后,将推动延庆东部山区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