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对书法最大的争议莫过于“丑书”,“丑书”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书法的审美认知,更带给人们很大的识读困难,然而当今确实有越难以识读的作品赞誉越高的现象,不免让人产生了无法识读是否为书法的最高境界的疑问。
![]()
进而还有人提出书法是否一定要依托文字存在,这个问题看似荒谬,但是在当今书坛确实是一个需要被讨论的问题。
![]()
书法是以文字为唯一创作元素的艺术形式,离开了文字,书法又怎么保持独立性,又怎么与其他艺术区分呢?
![]()
所以书法是不可以离开文字的,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挑战了这种认知,他的创造打开了一扇新门,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
这个人就是徐冰先生,他创造的天书颠覆了人们对书法和文字的认知,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书法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
天书是徐冰先生用汉字书法的笔法和结构对英文字母的重构,将英文单词塑造成方块字的模样,具有了书法的形态。
![]()
这就产生了一种认知困惑,说他不是文字吧,他能够被识读,说他是文字吧,又与本体完全不同。他肯定不是汉字,但是却遵循汉字的笔法和结构,表达汉字所能够表达的内容意思。
![]()
天书显然是精通中文和英文的人都难以识读的书法作品了,欣赏天书只能从笔画形态和质感,字形结构等方面来品味,达到了张旭光先生所说的艺术审美的共同感。
![]()
引导人们从艺术的角度去品味中国书法的魅力也许就是天书的意义,但是以这种构成的作品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书法呢?
![]()
天书符合书法的很多基本条件,包括书写性以及笔法、结构和章法的法度,符合书法基本的审美标准,可以用书法的标准去衡量。
![]()
但是天书并不是文字,他是文字的变体,并且这种变体已经让他背离了文字本来的组成规范,不再属于原文字体系,也就不能算做文字了。
![]()
如果认为天书不算书法,但是天书完全可以适用于书法的审美标准,如果认为天书算是书法,那么是否意味着书法可以离开文字而存在。徐冰先生的奇妙构思,给当今书坛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
书法理论的现代转型需要这样的实验。就像抽象绘画解放了色彩与线条,徐冰先生的探索释放了书法的造型潜能。
![]()
那些似字非字的符号,既保持着与传统的气脉相连,又开辟了新的表达可能,这种"破坏性创新",或许正是古老艺术焕发生机的必经之路。
![]()
书法的当代价值或许正在于这种开放性,在数字时代,文字的实用功能逐渐被键盘取代,书法的艺术属性反而更加纯粹。
![]()
天书提示我们:当剥离实用功能后,书法的线条、空间、节奏等本体语言,依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
艺术的定义从来不是静止的,就像书法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天书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但它拓展了我们对书法可能性的想象。
![]()
这种探索的价值不在于给出定论,而在于提出问题,天书就像投进书坛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将持续推动人们思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