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文 /林鸿东
近年来,我在厦门西滨泰安桥与刘五店龙腾宫的清代古碑刻上,陆续找到了“闽海关”作为捐银人的记载。
其中,刘五店龙腾宫的重修古碑镌刻于光绪庚寅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据说是为了省钱,1990年时,村民用古碑的背面刻写重修龙腾宫的碑文,导致一碑两文,百年同碑。在龙腾宫,如果要寻找这方光绪古碑,只须找到1990年的碑刻即可。
捐银人名单中,“闽海关”排于第二位,首位是“梁协台”(福建水师后营的军官),其后是“张太爷”、“进士叶大砐”(或为叶大年,待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修共有64位捐银人,涵盖35个姓氏,捐款总额为1997块银元。
古碑刻上的“闽海关”,与鸦片战争之后由洋人主导的海关无关。它是清政府自主设立的。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收复台湾,当年便向清廷请设海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解除海禁,并正式设立海关,陆续在福建、广东、江南(江苏)、浙江四省设立。其中,福建是最早设立海关的省份,这就是“闽海关”。
雍正七年(1729年),闽海关正式奏明覆准设立20处征税口岸。这些口岸亦称“钱粮口岸”、“红单口岸”等,包括:南台、厦门、泉州、涵江、安海、铜山、石码、南山边、闽安镇、宁德、沙埕、福宁、白石司、刘五店、云霄、诏安、旧镇、枫亭、江口、港尾渡。
据清道光《厦门志》所载,厦门被定为闽海关的“正口”(总口),是福建全省洋船出入的核心口岸。“闽海关钱粮,厦口居其过半。年征税银超10.5万两”,“闽海关正口,位于岛美路头,称大馆”,“大馆”之下,设有三类口岸,分别是稽查口岸、青单口岸、钱粮口岸。稽查口岸,专司巡查走私,不征税,如澳头稽查口岸。清单口岸负责验货后发清单,押送正口征税。钱粮口岸负责对不进正口的本地水陆货物直接征税。也就是说,厦门的闽海关除了“大馆”之外,只有两个口岸是收税的,一个是漳州的石码,一个是刘五店。刘五店钱粮口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关于刘五店的“闽海关”,其具体情况是,在同安县,距厦门东北水路七十里。负责查验金门、烈屿、后浦、大嶝、小嶝及本地水陆各货,对不经厦门正口的货物直接征税。征收范围,大致包括了现在的厦门同安区、翔安区与金门县。刘五店等于是现厦门境内除了厦门港之外,最大的对台与远洋商贸港口。
据《厦门志》风俗记记载,海禁解除,厦门海关设立后,“服贾者以贩海为利,视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宁波、上海、天津、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一岁往来数次。外至吕宋、苏禄、实叻(新加坡)、噶喇吧(雅加达),冬去夏回,一年一次。初则获利数倍不等,故有倾产造船者。……舵水人等藉此为活者,以万计”。
这就是刘五店钱粮口岸,或称“闽海关”的背景。如此富庶的海关机构为驻地附近修建桥梁、庙宇时捐点银元,自是义不容辞。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