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额尔金,可谓臭名昭著,但国内文献见证记录太少。本文从国外史料挖出一些鲜为人知的事。
![]()
这就是被雨果斥为强盗的英国额尔金(詹姆斯·布鲁斯)
战俘:火烧圆明园的无耻借口
1860年9月4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通州,以当面向咸丰皇帝递交国书为由,强横要求全军进京,僧格林沁痛打谈判代表巴夏里并将其一伙全抓起来。当时一共抓了39人,其中英国26人,法国13人,悉数押回北京。
中方对战俘处理还是非常人道的,据英国《伦敦新闻画报》随军记者记述:最初包括巴夏利、罗亨利在内的战俘,被关押在圆明园,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仍然被允许保留着他们的马,也没有受到任何虐待。9月18日咸丰皇帝诏宣英法宣战,战俘被押往西山监狱分四组关押。关押中有几人因为手腕被捆得太紧导致血液循环中断致死,其余有的是在遣返途中被愤怒的兵勇和百姓杀死和其它原因致死,共计死了20人。9月20日,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时,清军将死去的装棺材连同活的战俘分批送还英法联军。
埋在哪里是个问题。俄国驻华公使伊格纳塔耶夫允许葬在俄国公墓内(北京北城墙之外)埋葬死去的战俘。10月17日,尸体被分别装在四辆炮车上,由一队英国龙骑兵和费恩的骑兵护送,英法联军从每一个团中各抽出一名军官和二十名士兵组成送葬队伍,侵华头目英国额尔金和法军司令格兰特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
软弱无能的请政府很快答应了赔偿要求。英军死亡13人赔偿30万两,法军死亡7人赔偿20万两。
这还不够,额尔金无耻地借口声称虐待战俘是从圆明园开始的,为了报仇要烧掉这座万园之园。10月17日,额尔金还虚伪地在京城发布公告称:“只针对请政府和皇帝,与老百姓无关。”法国更有甚之地照会清廷威胁说,如果在10月23日之前不签订条约,就把故宫也烧了。
北京街头看洋鬼子的人群(伦敦新闻画报特派记者 1860年绘制)
抢劫圆明园的几个细节
放火抢劫在地球任何地方都是最可耻的犯罪,何况发生在标榜“文明”的英法身上,因此他们自己对此事总是遮遮掩掩,或闭口不谈。作者从当年的英国记者和当事人笔记中查到几个细节。
一是谁先开始抢的?两个强盗说法不一。英国报道说是法国人先抢的,法国报道认为是英国人先动的手。一起合伙打家劫舍,谁先伸出的脏手也永远改变不了性质。
二是在额尔金抢劫得到的宝贝中挑选了两个制作相同的中国皇帝的权杖,权杖由黄金装饰的无价之宝绿玉制成。他留一只送给英国国王,另一只给法军司令格兰特送给法国皇帝。
三是关于圆明园的细节描述。在英军随军记者写给国内的信中说:“我无法用语言向您描述圆明园内众多建筑的金碧辉煌,那有一连串的宝塔,每个宝塔之内都有用黄金、白银、青铜制成的巨大菩萨。一个由青铜制成的佛像高达约70英尺。花园、湖泊,还有汉白玉建筑内长达数世纪收集的古董……”《更多精彩见微 公 号:林子说说》
四是开始放火的地方是万寿园(皇帝庆贺生日的花园)这里是英军第一师开始纵火的地方。
![]()
圆明园楼阁之一(伦敦新闻画报特派记者 1860年绘制)
额尔金坐八抬大轿进京详记
以下是1861年的《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记录的细节:
额尔金勋爵以十分隆重的方式进入北京城。10月24日下午2点,随行队伍离开城外的大喇嘛寺,勋爵按照中国高官的出行方式,坐在16个中国人抬的绿呢大轿里,轿夫的服装由他亲自选定。英军总司令和英军参谋部成员在前,特使团的秘书和随员在后,跟随的是骑马的指挥官,还有来自英军各个部队和部门的一些军官。
仪仗队由400名英军和土著步兵、100名管乐队和旌旗的骑兵组成。进入安定门后,队伍沿一条宽阔的街道向南走,穿过整个城市后,来到位于皇宫和前门之间,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礼部大堂。
进入礼部大堂,100名士兵走进大门列队,当额尔金勋爵轿子进门后,士兵举枪敬礼,乐队奏起《上帝保佑女王》。
礼部大堂的屋顶和斗栱很艳丽,但是墙壁挂满灰尘显的灰暗。大堂内放着两张桌子,一张是给恭亲王奕欣的,一张是给额尔金的。两侧还有两排桌子,一排给清廷高官,一排给英军军官。在额尔金桌子的左边还专门给英军司令又摆了一张桌子。所有桌子上盖着有刺绣的红布。
额尔金勋爵进屋时,恭亲王迎前欢迎,额尔金勋爵也鞠躬回礼,脱帽致意。随员入座后上茶。恭亲王相貌堂堂,年纪看上去有25岁到30岁之间,表情忧郁偶尔还皱眉头。
签字仪式的开始是双方查验对方是否有“全权”,确认无误后拿出中英文本,以极其隆重的方式签字盖印。有一位随员在封蜡时被烫伤了手指。盖上英王玉玺的条约文本,再拿来交换存放在一个银饰带系住的银匣子里,然后又用一块黄绸缎仔细包裹。最后是合影拍照。
轿子又抬到了礼部大门口,恭亲王与勋爵相互道别。乐队再次奏起《上帝保佑女王》,卫队持枪敬礼。按来时候的路线返回兵营。英国炮兵在北京城北城墙上鸣炮21响。
![]()
英军从安定门进北京城前往礼部签约(伦敦新闻画报特派记者 1860年绘制)
![]()
额尔金耀武扬威地坐中国人抬的八台大轿(伦敦新闻画报特派记者 1860年绘制)
额尔金勋爵:他和他爹都抢 有DNA基因传承
额尔金勋爵不是一个人名,是十七世纪苏格兰的一个给布鲁斯家族的贵族封号。1654年苏格兰并入英国后这一称号一直被保留下来。抢劫烧毁圆明园的是第八代额尔金勋爵,其名叫詹姆斯·布鲁斯。
詹姆斯·布鲁斯毕业于牛津大学。大名鼎鼎的牛津,出霍金这样的大科学家,也出额尔金这样的抢劫犯。
这厮31岁任牙买加总督,35岁当北美总督,46岁那年带领远征军来到中国攻打广州,第二年又率英法联军北上炮击大沽口,胁迫清廷签署《天津条约》,后回国担任邮政大臣。1860年,48岁时以中国公使身份再次远征中国,攻陷天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胁迫清廷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两年后转任印度总督,到印度的第二年,在达兰萨拉被雷劈房屋引起大火烧死。他火烧了圆明园,最后也被大火烧死,结局圆满。多行不义必自毙,且问苍天饶过谁。
詹姆斯·布鲁斯的爹是第七代额尔金勋爵,名叫托马斯·布鲁斯,1799年被任命为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为了讨好老婆建一座用古希腊文物装饰的豪宅,买通奥斯曼帝国首席大臣得到进入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许可证,雇用300多名工匠,一年之内就将神庙大半雕塑都拆下来,装了满满200箱用英国皇家军舰运回伦敦。还是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且问苍天饶过谁。这老货的结局比他儿子也没强哪去,回伦敦后就得上瘟疫,鼻子烂掉了,老婆也跑了,豪宅也成了烂尾。偷回来的石雕现在放在大英博物馆里。
和洪秀全勾勾搭搭
洪秀全也不是啥好鸟,假借是上帝的二儿子造反,其实他搞的那一套和基督教基本没啥关系,还挟洋自重。1852年,太平军攻占荆州后就派人往广州送信建立了联系,定都南京后又和英国驻香港总督文翰建立起热线联络机制。1852年,额尔金派“震怒”和“天罚”号两艘军舰沿长江打通沿江口岸,结果被太平军以为是清军开炮误击。为了消除“洋兄弟”误会,洪秀全在《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上一再强调“兄弟之情”说:“朕诏西洋番弟明,天情迥不比凡情。天父上主皇上帝,普天大共圣父亲。朕之胞兄是耶稣,朕之胞弟是秀清。”这首狗屁打油诗写成的书信,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跟额尔金苦口婆心地论亲排家谱:“我的亲洋兄弟阿,咱俩的亲情可不是凡人情,那可是天情啊!从上帝那里论起来,咱俩还是一个爹呢,我的亲大哥是耶稣,我的亲弟弟是杨秀清。”
看着这奇奇怪怪的信,额尔金并不认可挂羊头买狗肉的太平天国,他从内心是蔑视的,但是可以利用太平军打开长江商道,也可以利用其对抗清廷,于是就有了很多勾连。
额尔金在近代曾被西方列强的当作“英雄”加以称颂,天津著名的小白楼,过去名叫额尔金楼,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强盗,后来名字被废弃。
![]()
清廷将20万辆白银赔款送抵英军司令部(伦敦新闻画报特派记者 1860年绘制)
![]()
清军押送战争赔款抵达天津(伦敦新闻画报特派记者 1860年绘制)
![]()
安定门外景(伦敦新闻画报特派记者 1860年绘制)
![]()
玩冰车的孩子(伦敦新闻画报记者 1860年绘制)
本文写作参考文献:《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额尔金书信和日记选》;《格兰特私人日记选》;《巴夏利在中国》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