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和演员一块儿亮相,带动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可问题是,明星合体的热闹背后,我们到底在追什么,什么又该坚守住?
说实话,最近几位文体界名人的互动,确实让舆论场热闹了不少。一个是拿过世界冠军的游泳健将,一个是演艺圈里有分量的演员,两人同框打球、健身,不仅被镜头捕捉,也让不少普通人觉得体育和生活的距离一下子近了些。各自社交平台晒合照、分享运动体验,气氛活跃,这种现象本身没什么可指摘的。但作为体育评论员,有些话还是要说在前头:名人互动虽好,职业边界也不能乱。
换个角度想,如果每一次体育明星和文娱明星互动,舆论都不自觉地把焦点放在“谁带火了谁“谁更接地气,那体育的专业性、职业的尊严感,是不是就容易被娱乐化消解?这话听着有点刺耳,可确实如此。体育人的价值,不能只靠“活跃气氛来衡量。竞技体育有竞技体育的规矩和逻辑,演艺圈有演艺圈的生态和节奏。明星之间的互动,当然能拉近彼此与大众的距离,可如果哪天大家只记住了“谁和谁一起跳了绳,却忘了运动员背后的汗水和坚持,那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体育是需要专业积累和精神传承的。你可以喜欢某位冠军在镜头下的幽默和亲和力,也可以为演员的阳光形象点赞,但这不代表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跨界评判或解读对方的专业价值。职业体育之所以令人尊敬,根子还在于“这不是谁都能插一脚的事。我们喜欢运动员,不只是因为他们偶尔在大众场合展现温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和自律。反过来看,演员的影响力也不是三言两语、几张合照就能复制的。
再说一句实事求是的话,现在不少体育项目,确实需要借助流量和关注度来扩大影响力。但流量不是万能钥匙,把体育和娱乐混在一起炒热度,固然能“出圈,可如果久而久之让人误以为体育就是“玩一玩、乐一乐,那对全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绝不是好事。我们要自问一句:是不是每一次跨界互动,都值得如此高的关注?是不是每个体育人都该以“亲民形象来取悦大众?这恐怕未必。
站在体育评论员的位置,我始终觉得,尊重职业、尊重体系,是体育人最该守住的底线。喜爱归喜爱,但专业感不能稀释,规则意识不能模糊。谁都希望自己的行业被更多人理解和接纳,但前提是真实、持久的认同,而不是一时的流量狂欢。对职业体育来说,最大的尊重就是让他们在赛场、在专业领域里被看到、被评价,而不是靠“和谁合体来刷存在感。
最后要提醒一句,体育和娱乐的交融可以有,但不能跑偏成对职业角色的误解。大家看热闹没问题,但别忘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门槛和秩序。守住分寸,是对体育、对所有专业人的起码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