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拟冲刺科创板。此次IPO的辅导机构阵容堪称豪华,由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及中信建投联席保荐。这家国产集成电路设计龙头,在经历母公司重整和内部治理优化后,终于向登陆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
其实在启动IPO之前,紫光展锐已在资本市场备受瞩目。2024年公司接连完成两笔,总额近6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投后估值高达700亿元。投资方阵容强大,不仅有上海、北京的国资平台,还有工银资本、交银投资、人保资本等金融机构,以及弘毅投资等知名市场化PE。值得注意的是,创始人陈大同旗下的元禾璞华也参与了增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资本对该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雄厚的资本背书,不仅为紫光展锐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张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科创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估值基础。
全球第四的“隐形巨头”,谁在使用展锐芯?
紫光展锐在国内,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自我定位为世界级芯片设计企业,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掌握2G到5G、Wi-Fi、蓝牙、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公司之一。在作为核心战场的5G领域,紫光展锐是公开市场上除高通、联发科之外,全球仅有的三家主流5G手机芯片供应商之一。
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紫光展锐在全球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的出货量份额达到10%,稳居第四,仅次于联发科、高通和苹果。
![]()
尽管成绩亮眼,但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智能手机领域。这是其优势所在,却也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舒适区”陷阱。目前公司场测覆盖全球超14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全球超270家运营商的出货认证,拥有荣耀、小米、realme、vivo、三星、摩托罗拉、海信、中兴、京东、银联、格力等500多家品牌客户,具备强大的全球化市场渗透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然而,如何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同时,向利润更丰厚的高端市场发起有效冲击,将是未来价值提升的关键。
“备胎”的逆袭?从“够用就好”到端侧AI的新战略
紫光展锐的产品线涵盖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AI芯片、射频前端芯片等,具备大型芯片集成与套片能力。2025年3月,公司发布了面向主流市场的5G SoC新品T8300。该芯片采用6nm制程工艺,集成了八核CPU架构,并首次融合5G NR NTN卫星通信及5G MBS广播等前沿功能。安兔兔跑分突破51万,性能相较前代产品有明显提高。但在性能方面,与同期高通、联发科的旗舰及次旗舰芯片,仍存在差距。市场卡位是典型的“够用之上,旗舰未满”。
![]()
除了巩固移动通信基本盘,紫光展锐正将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增长引擎。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公司正式推出UNISOC端侧AI平台化解决方案。方案通过异构分布式架构,提供从1T到100T的算力组合,旨在降低大模型在端侧部署的功耗和成本。例如,单芯片AI解决方案据,称能使大模型推理功耗降低60%。
![]()
布局顺应AI Everywhere的行业趋势,展现公司向高附加值领域探索的决心。但从发布解决方案,到形成规模化的商业落地和生态构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反馈和客户口碑,才是检验的最终标准。
“救火队长”与“技术大牛”,共同掌舵700亿航母
紫光展锐现有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深厚的产业背景与管理经验。董事长马道杰出身于电信运营商体系,曾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担任要职,后又在联想集团负责移动业务,并长期执掌紫光国微。丰富的运营商渠道经验、终端市场洞察力以及集团化管理能力,对展锐的战略方向和市场拓展至关重要。
CEO任奇伟是技术专家代表,拥有清华大学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微电子专业背景,曾在飞利浦半导体、奇梦达等国际大厂任职,后长期负责西安紫光国芯的运营,深厚的技术功底和研发管理经验,是保证展锐产品竞争力的核心。
![]()
此外,创始人陈大同作为董事和首席战略顾问,仍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指导。这个“产业运营+技术研发”的组合,构成了企业稳健+战略的领导核心。
![]()
然而,公司高层变动曾一度颇为频繁,从曾学忠到楚庆再到任奇伟,CEO的更迭也反映出,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调整与内部博弈。团队的稳定性,将是决定紫光展锐能否执行长期战略、保持研发节奏并稳定军心的关键因素。
紫光展锐离真正的巨头还有多远?
紫光展锐目前手握重金、市场份额稳固,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来,当下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身前是技术和品牌壁垒深厚的高通和苹果,身旁则是市场策略灵活、产品线覆盖全面的联发科。展锐在性价比市场取得的份额,正面临联发科愈发激烈的“贴身肉搏”。如何建立差异化优势,避免陷入低毛利的价格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来,品牌形象的提升,是其迈向高端市场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紫光展锐”品牌与入门级和中低端机型深度绑定,市场认知相对固话。想要说服主流手机厂商,在旗舰或次旗舰系列中采用展锐平台,就需要保持技术持续领先,还需要市场、品牌和生态的全方位建设。
![]()
此外,作为中国核心的半导体企业,供应链安全与海外市场拓展,始终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
附录:紫光展锐“芯”酸史
紫光展锐的成长史,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三十年沉浮的缩影。其前身展讯通信成立于2001年,由陈大同率海归精英创立,并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凭借在2G/3G时代的技术突破,在2007年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然而上市后的展讯并非一帆风顺,对美国射频芯片公司QUORUM的收购整合不力,一度导致公司陷入亏损泥潭,股价暴跌。
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来自博通的李力游接任CEO。在他的主导下,展讯推出了全球首款单芯片双卡双待方案,精准切入新兴市场用户的核心痛点,并一举拿下三星等大客户订单,公司由此重回增长快车道。2013年,风头正劲的紫光集团以17.8亿美元收购展讯,次年又以超过9亿美元的价格,从浦东科投手中“截胡”芯片设计公司锐迪科。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展现了时任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激进的扩张风格。
随后几年,是漫长而痛苦的整合期。展讯与锐迪科的一直在磨合内部文化与技术路线,高层人事也频繁动荡。从李力游的离开,到曾学忠、楚庆的相继掌舵,再到前董事长赵伟国被移送审查,整个紫光体系的动荡,都影响了展锐的发展节奏。直到2022年后,新紫光集团重整落地,以及马道杰、任奇伟核心团队的稳定,紫光展锐才重振旗鼓聚焦主业,最终走到了科创板IPO门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