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轰动一时的“技术窃密案”在今年7月落下帷幕,主角张琨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其团伙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有人感叹惋惜,有人拍手叫好,但对华为来说,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胜利,而是一次对“偷技术就能成功”的沉痛反击。
![]()
张琨
团队作案,14人全部落网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职务犯罪,而是一场持续数年的技术偷盗,牵涉14人,涉及上亿元资产。
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张琨,原华为海思技术总监,因侵犯商业秘密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罚金300万元。
其余13人刑期从1年到5年不等,总罚金高达1350万元,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这家靠“窃密”发家的芯片公司,被强制解散,9965万元现金资产被冻结,涉案技术全部销毁。
![]()
法院判决
这是国内芯片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史上最大的一次惩罚,不仅因为涉案金额高,更因为案件背后暴露出一个现实问题:技术不是谁都能偷的,尤其是在华为这样的研发巨头面前,偷来的技术终究会留下痕迹。
案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只因为张琨的身份特殊,而是因为这起案件彻底揭开了国内某些所谓“自主创新”公司背后的遮羞布。
尊湃通讯在短短两年内拿下数亿元融资,估值一度达到10亿元,被捧成了国产Wi-Fi 6芯片的“新希望”,但事实上,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华为技术的系统窃取之上。
![]()
图片来源网络
更讽刺的是,尊湃曾公开表示“研发效率比华为高30%”,听上去很励志,但当真相揭开,大家才发现,这种效率是靠“偷”换来的。
芯片研发是个系统工程,从架构设计到流片验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积累,而尊湃的芯片之所以“进度惊人”,不过是复制粘贴华为的成果罢了。
法院认定,尊湃所用的技术中,有40个关键点与华为海思商业秘密重合度超过90%,甚至连文件结构、命名习惯都一模一样,这不是借鉴,这是原封不动的“搬家”。
![]()
法院判决
高薪高位,张琨为何铤而走险?
张琨的履历堪称完美:北大本科,中科院硕士,美国双硕士,曾在高通拿下最佳技术奖,2011年被华为以年薪600万元挖回国内。
十年间一路升任21级高层,掌管Wi-Fi芯片核心技术,他是华为路由器市占率从15%冲上35%的幕后功臣,是公认的“Wi-Fi之王”。
但就是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技术大牛,却带头干起了最不该干的事,偷技术。
![]()
张琨
2020年底,美国对华为芯片业务的制裁不断升级,正值风口浪尖,张琨却悄悄在南京注册了尊湃通讯。
表面上是创业,实际上是有序策划的技术迁移,他先在南京茶馆秘密约见老部下刘某,随后陆续拉拢周某、顾某等人,组建了一个完整的芯片团队。
他们不是普通员工,而是华为Wi-Fi芯片从架构到封装全链条的核心技术人员,张琨就是这个“技术搬家队”的总指挥。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们的手法极其隐蔽:白天在华为上班,晚上和周末去尊湃“加班”,有的人用手抄,有的人截屏,有的甚至直接复制代码、文档。
这种“蚂蚁搬家式”偷窃,持续了数月之久,直到华为发现芯片设计异常,才报警调查。
![]()
华为科技
张琨对外宣称“自主研发”,内部却是彻头彻尾的抄袭,他的选择,不仅是对华为的背叛,更是对整个行业规则的践踏。
他本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正大光明地创业,但他没选择慢工出细活的路,而是走了捷径,这也成了他最终走进监狱的“捷径”。
为什么一个年薪600万的高管,要冒着坐牢的风险去偷技术?说到底,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法律的威力,他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结果却被一锅端了。
![]()
芯片
骗资本、偷技术,泡沫终究会破
张琨和尊湃的故事,不只是“技术盗窃”的教科书,更是“资本炒作”的缩影,他们打着“国产替代”的旗号,用华丽的PPT、明星团队、所谓的“自主芯片”包装自己,迅速吸引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下注。
高榕资本、小米集团、复星锐正、季高资本都曾参与尊湃的融资,在投资人眼中,张琨是那个能率领“华为原班人马”突围的技术天才,尊湃,是下一个“寒武纪”或“地平线”。
![]()
尊湃
然而,资本看的是增长曲线,不是技术底层,他们看到尊湃团队研发节奏快、产品推得快、融资节奏更快,却没有意识到这些“快”从何而来。
芯片行业的研发从不是一夜之功,一个刚成立几个月的公司,怎么可能在Wi-Fi 6上实现突破?当时没有人追问,因为市场太需要一个“国产奇迹”,而张琨正好扮演了这个角色。
但技术不是PPT上的“路线图”,它最终要落在硅片上,华为在Wi-Fi芯片上投入了13年,几十亿研发费用,张琨靠复制就能赶上?现实给出了答案。
![]()
2023年,警方突袭尊湃,7台服务器查封,9500万元资金冻结,14人被刑拘,整个公司一夜之间从“十亿独角兽”变成“窃密团伙”。
更严重的是,这起案件让中国在国际芯片专利池中的分成比例下滑15%,因为技术泄露,中国在Wi-Fi 7专利谈判中被质疑“技术独立性”,部分专利被重新审查,一场窃密案,不仅损害了华为的商业利益,也让国家在国际技术博弈中受损。
这不是“个人行为”,这是对整个产业信任的破坏,张琨团伙偷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中国芯片行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原创信任”。
![]()
中国科技
一场警示:偷来的技术撑不起未来
法律的判决,不仅是一次惩罚,更是一记响亮的警钟,中国芯片行业正在崛起,也正处在最敏感的转折点,任何试图靠“山寨”走捷径的行为,都会付出沉重代价。
在华为,研发投入年年增长,2023年更是高达1647亿元,占比超过10%的销售额,这种长期且稳定的投入,是芯片技术积累的基石。
而张琨的尊湃,靠偷来的技术和包装出来的故事,就想走捷径,这种幻想注定行不通,法律不会纵容“聪明人”的侥幸心理,市场也不会永远对“伪创新”买账。
![]()
“张琨们”或许可以一时骗过投资人,但永远骗不过时间,也骗不过芯片上的每一个晶体管。
这起案件的意义,不仅在于惩罚一个个体,更在于告诉所有人:技术安全红线,不容触碰,知识产权底线,必须守住。
芯片行业拼的是积累,不是套路,靠偷来的技术造不出未来,只能造出泡沫。
![]()
图片来源网络——观察者网
从芯片窃密到资本骗局,这场闹剧终于在今年7月画上句号,“张琨们”在监狱里冷静反思,而华为的研发楼依旧灯火通明。
未来属于真正用汗水和智慧打磨技术的企业,那些妄图靠捷径登顶的人,终究一个都跑不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