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块褪色的红布上,24个字歪歪扭扭,6个写错了。这不是什么书法珍品,而是江西永新县农民贺页朵在1931年写下的入党誓词。45岁的他,文化不高,字写得磕磕绊绊,却满怀对革命的赤诚。这份誓词历经战火,藏了20年后成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宝贝。它咋就这么珍贵?背后又是啥故事?
贺页朵,1886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那个年代,农村日子苦得没法说。清政府烂到骨子里,外头列强欺负,里头地主军阀压榨,农民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贺页朵家靠榨油为生,油坊就是个小破屋,里头一台石磨,几只木桶,油烟熏得墙都黑了。他爹每天推磨榨油,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
贺页朵小时候就得帮家里干活,六七岁开始搬油渣、清理石磨,十来岁就得去地主家做短工,挑水砍柴,换点粮食。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输得一塌糊涂,农民的税负更重了。贺页朵家常年揭不开锅,他得空就得去田里捡点野菜,填填肚子。村里人没啥盼头,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
长大后,贺页朵接手了油坊。每天早上点灯,推磨榨油,忙到半夜才能歇。油坊里油味呛人,木桌子上全是油渍,工具破破烂烂。他干活麻利,可再怎么卖力,日子还是紧巴巴。地主收租,税吏催税,官僚还要“孝敬”,一家人省吃俭用也攒不下几个钱。贺页朵不是没想过改变,可那时候,穷人哪有出路?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可北田村的日子没啥变化。军阀混战,地主照样骑在农民头上。贺页朵忙着油坊,没空想太多,但他耳朵里总能听到村里人对地主和官府的骂声。他开始琢磨,这世道咋就这么不公?穷人啥时候能翻身?
1927年,贺页朵41岁,这一年对他来说是个大转折。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搞“四一二”政变,杀了一堆共产主义者和革命群众。共产党转入地下,毛主席带着队伍在湘赣边境搞秋收起义,之后上了井冈山,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北田村离井冈山不远,革命的火苗烧到了这儿。
贺页朵在油坊干活时,认识了地下侦查员贺龙雪。这人常来油坊,趁着夜深人静,给他讲共产党的理念,说只有推翻地主和官僚,穷人才能有地种、有饭吃。贺页朵听着这些话,觉得心里亮堂了。他开始参加秘密的农民协会会议,学着怎么组织村民,怎么跟地主斗。
没多久,他当上了才丰乡农民协会副主席,负责组织村民分地,抵制地主压榨。他还把油坊变成了红军的秘密联络点,白天榨油,晚上收发情报。送情报时,他把纸条藏在油桶夹层,借着送油的名义送到联络点,从没出过岔子。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挨了国民党好几次围剿,贺页朵帮着运粮食弹药,背着麻袋走山路,累得满头大汗,脚底全是血泡。
“三占永新”和“九打吉安”的仗打得激烈,贺页朵不光干后勤,还拿枪上了战场。1930年红军攻吉安,他跟着部队冲锋,枪声炮声震天响,他扛着粮食往前送,腿上挨了一枪,硬是咬牙撑着。
1931年1月25日,贺页朵45岁,这天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仪式在油坊里举行,简单但庄重。乡农民协会主席带了两个赤卫队员,关紧门窗,点了一盏油灯。主席讲了入党的意义,领着贺页朵宣誓:“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贺页朵举起右手,跟着念,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宣誓完,贺页朵觉得自己得干点啥,把这份承诺记下来。他找了块红布,拿了根烧焦的木炭,坐在油坊的木桌前开始写。他文化不高,平时认字都费劲,写字更是头一回这么认真。他先写了个“CCP”,这是共产党的英文缩写,代表组织的庄严。接着,他一笔一画写下誓词:“牺牲个人,言首泌蜜,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从党其,永不叛党。”
这24个字,错了6个。“严守秘密”写成了“言首泌蜜”,“服从党纪”写成了“伏从党其”。字迹歪歪扭扭,炭笔在布上划得磕磕绊绊。他写得慢,每写一个字都得停下来想想,怕写错。可就算错了,他也没改,觉得这布上的字就是他的心意,错了也得留着。
写完誓词,他还在布右边写了“中国共产党员贺页朵 地点北田村”,左边写了“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五号”。布两侧各画了个五角星,星里勾了个镰刀锤头,代表工农联盟。写名字和地点是个大胆的决定,那年头,国民党到处抓共产主义者,这块布要是被搜到,他和家人都得完蛋。可他没犹豫,觉得这誓词是他的命根子,值得豁出去。
写好后,他把红布折好,塞进个木盒,爬上油坊的梯子,藏在房檐缝里,还裹了油布防潮。他知道,这布不能让任何人看见,尤其是敌人。这封誓词的灵感,来自1926年革命家王首道的入党宣誓。那时候,共产党还没统一誓词,王首道喊出这几句话,后来在党员里传开了。贺页朵通过地下组织听过这誓词,牢牢记在心里。
1931年,井冈山根据地正被国民党围得死死的。蒋介石搞第三次围剿,红军在毛主席指挥下连打胜仗。贺页朵在永新帮着运物资,组织村民支援红军。他还参加了好几次战斗,扛着土枪冲锋,手上磨出了血泡,衣服被汗水浸透。他的表现让组织觉得他不光忠诚,还能吃苦,入党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块红布上的誓词,错字虽多,却是个宝贝。它不是啥书法作品,而是贺页朵对党的承诺。那6个错字,恰恰说明他是个普通农民,没啥文化,但心里的信念比啥都真。1931年,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挣扎,这份誓词就像个火种,点亮了贺页朵的路,也照着无数革命者的心。
1931年后的日子,井冈山根据地越来越难熬。1934年,国民党搞第五次围剿,调了百万兵力,带着飞机大炮,气势汹汹。红军在错误指挥下吃了大亏,仗打得苦,伤亡惨重。贺页朵还在油坊干活,帮着送情报,运粮食。他背着麻袋走山路,腿上老伤没好,新伤又添了好几处。
有一次伏击战,他被炮火炸伤,左腿血流了一地。战友把他抬回村,草草包扎了伤口,可伤太重,他走不了路。1934年10月,红军主力撤离,开始长征,贺页朵没法跟上,只能留下。
红军走后,国民党开始清剿,村里乱成一团。地主和恶霸卷土重来,组织“铲共团”,挨家挨户搜革命者。贺页朵知道危险,但他没闲着。他白天装成普通农民,推磨榨油,晚上偷偷帮受伤的同志,送点粮食,弄点草药。他还帮着传递消息,把地下组织的纸条藏在油桶里,送到指定地点。
那块红布,他藏得更严实了。房檐缝里裹着油布,外面还盖了层泥灰,防着被人发现。他从不敢白天拿出来看,只有夜深人静,才爬梯子取下来,借着月光瞅几眼。
白色恐怖越来越狠,村里好多革命者被抓,很多人被杀。贺页朵也差点暴露,有回国民党兵闯进油坊,翻箱倒柜,差点就摸到房檐。他站在边上,手心全是汗,好在没被发现。
时间一年年过去,贺页朵的腿伤没好全,走路得拄拐。油坊的生意也差了,家里日子更紧巴。可他从没动摇过,坚信共产党会回来,革命会成功。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消息传到北田村,村民们敲锣打鼓,贺页朵拄着拐杖站在人群里,眼泪止不住。
1951年,中央慰问团来了井冈山,慰问老革命。65岁的贺页朵知道,时候到了。他爬上梯子,取出那个木盒,红布已经泛黄,边角磨得破破烂烂。他抖着手把布展开,交给慰问团的同志。负责人接过布,仔细看了看,感动得说不出话。这块布,带着6个错字,却是个无价之宝。
1959年,这块红布进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了国家一级文物。展柜里的它,静静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贺页朵的孙子贺佐武说,爷爷常教他们:做人得老实,干活得吃苦,跟着党走,路不会错。贺页朵1970年去世,活了84岁。
这誓词不光是贺页朵的,也是那个年代无数普通人的。错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信念,硬是扛过了20年的战火,成了博物馆里的宝贝。它告诉咱们,革命不是啥高大上的东西,就是像贺页朵这样的农民,用一颗真心,撑起了新中国的天。
参考资料
黄军红.贺页朵的入党誓词[J].秘书工作,2020,(04):72-7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