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工资”的风越刮越大了,前阵子也写了一篇
因为最近密集出台很多政策,被媒体视为“涨工资”的强烈信号。
不过,对于国央企来说,横亘在“涨工资”面前的,仍然是两大问题:
1、钱从哪里来?
2、政策如何落地?
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来推演一下国央企可能的“涨薪”路径。
首先,钱从哪里来?
一是增效益。
众所周知国央企实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效益增,则工资总额增;效益减,则工资总额减”。
要想提高工资总额,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提升企业效益、创造增量,
效益好了,企业富裕了,员工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然而这两年,经济发展面临 产业结构调整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考验,国央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根据五月底财政部公布的数据,1-4月份,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3491.4亿元,同比下降了1.7%.
在效益增长承压的背景下,传统的“普涨”模式,显然不太现实。
二是转移支付。
通俗地说,就是财政发钱。
然而,众所周知,现在的国央企除了少数公益性和承担战略任务的企业之外,基本都是自负盈亏,
即便对于这些特殊企业来说,财政补贴一般也仅用于保障运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 接收“企业办社会”职能运营困难的补助政策 ),
不会直接用于补贴员工薪酬。
所以,靠国家发钱,也不太现实。
三是调节内部分配机制。
“开源”乏力、“外援”无望,只有在在存量分配上想办法。
国央企高管的薪酬,一直颇有争议。
原因在于民企、外企的收入靠自己在市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
而国央企,相当一部分靠政策,靠牌照、靠资源倾斜,
哪怕是竞争性国央企,在资金实力、融资成本、政企对接等方面也远超过一般民企、外企。
换句话说,相当一部分国央企赚钱,靠的是整个平台、体系、国家信用背书,而和高管的个人能力关系不大。
所以,国央企高管拿高薪,很多人心里是不服气的。
事实上,高管们的薪酬,过去这些年也一直在下降:
2009年,六部门联合发出“限薪令”,但效果有限,仍有“央企负责人千万天价年薪”新闻爆出;
2014年,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及履职待遇规范出台,部分高管薪酬“腰斩”;
2018年,出台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此后,负责人薪酬在总额内单列管理;
2024年,公布国企薪酬改革新任务,要求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
2025年初,新一轮“限薪令”流出,据传各级次负责人薪酬差将被控制在三倍以内(以总部领导年薪上限100万元计算,下属企业负责人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多轮“限薪”下来,对于一些高薪行业的高管来说,收入岂止是“腰斩”,简直“膝盖斩”。
所以涨工资的钱从哪里来?合理分析,大胆推演:
调节不合理高收入,从被“限薪”的这部分人头上来。
其次,钱有了,政策如何落地?
分配给谁?怎么落实?
“限高”后,理论上,在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被“限薪”的人拿得少了,其他人就有机会拿得多了。
但这一轮“涨”,绝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普涨”,而是打破“大锅饭”,分层分类的“精准滴灌”。
根据5月份发布的《关于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等文件,薪酬分配将重点向三类群体倾斜:
1、专业技能人才。
集团层面:工资总额向技能人才集中的子企业倾斜;
薪酬标准:技能人才薪酬标准不低于同级管理人员,高技能领军人才可实行“一人一议”;
增量部分:一线技能人才平均工资增长不低于相应层级的管理人员,
高技能人才平均工资增长不低于相应层级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并探索实行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措施。
2、科技创新人才。
早在2022年发布的《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中就明确提出,
薪酬分配向科技人才倾斜,其中战略科学家及顶尖领军人才可以实行“一人一议”的协议薪酬,上不封顶。
2025年6月的国企改革专题推进会上,国资委再次提出,在薪酬分配上更大力度向科研人员倾斜。
3、一线基层岗位。
GWY国资委多次强调,“加强兜底保障,薪酬分配进一步向基层苦脏险累一线岗位倾斜”。
“限高、扩中、提低”,政策是美好的,
分配的钱有了,分给哪些人也都规划好了。
不过,具体怎么落实,仍然需要落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
那么,在执行的过程中:
如何确保政策层层传导不走样?
如何在“限高”的同时避免挫伤真正有能力的管理者的积极性?
如何精准识别和激励三类重点人群?
能否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仍然十分考验政策操盘者们的智慧与决心。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
加知识星球,了解更多国央企规则与生存实操
(送深度咨询一次+原价299精华报告分享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