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四川网友发帖,这药店没法再开下去了。
从2025年起,药店药品价格监管出台了新规定。以后,药店不能随意定价了,参与医保统筹的药店,药品加价不能超过15%,对于500元以上的药品最多加75元,中药饮片的售价不能超过进价的1.25倍。这些规定会对药店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你们觉得合理吗?这样的话,连房租费都挣不够,以后谁还开药店呢!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据媒体报道,4月以来,多地已经开展第十批国采中选落地相关工作。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检索发现,目前已有天津、江西、山东等8省明确执行时间,大批国采中选产品将落地公立医疗机构。同时,为了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不足的问题,多省推进集采药品“三进”政策——“进村卫生室、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加速集采药品下沉基层。
报道中提到,江西省规定参加集采药品‘三进’行动的药店加价不得超过中选价格顺加15%,医保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对违规加价行为严肃处理。
我们再来看开篇网友的爆料,说明四川等地已经在落实这一政策。
针对此事,有网友直呼痛快,早就应该这样了,同样的药品他们加价都在200—300%,他们就是吃医保,同样一盒药,京东上荬100元左右,他们就荬300多元,丧尽天粮,利欲熏心。
有网友评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要求药店零售药品加价不超一定比例,压缩了药店的利润,已经有好多药店不参与医保购药了。前几天去药店购药,药店说他们这个店只能现金支付,不能医保支付。
有网友怒斥,老百姓自已种的土豆拿出去卖,比市场上多卖了2元一斤,罚款2万元,这是真实案例,可查。而几乎所有药店里边的药都比医院和网购贵一倍以上,大家可以去比,这是什么情况?是因为能开药店的那些人可以制定规则吗?
曾几何时,能刷医保,是药店吸引客户的主要卖点之一,很多药店都会在门口显眼的位置挂出能刷医保,甚至挂出外省医保也能刷的标语。
能够用医保刷,这样可以降低大家的买药成本。正是因为医保这种优势,一直以来很多药店都想方设法成为医保定点合作机构。
- 让人震惊的是,现在的风向完全变了,很多药店非但不争取医保资格,还主动退出医保。
进入2025年以来,已经有多个地方医保机构发布了关于解除药店医保资格的相关公告。
6月10日,惠州市惠城区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解除部分医药机构医保定点服务协议的公告》,有7家定点医药机构因自主申请解除、协议过期、机构注销等原因解除其医保定点服务协议。
同样是6月10日,安徽六安医疗保障局三家医疗机构医保资格协议。
6月4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55家医药机构主动解除医保协议的公告》,玉泉区医保中心对主动提出申请解除医保协议的55家定点医药机构予以批准。
还有,比如5月14日,湖南省医保局公布了一批解除医保合作关系的名单,在99家解除关系的合作机构当中,主动申请解除的达72家,占比超过72%。
药店主动退出医保,也有自身的一些考量。一方面是药店所面临的合规成本越来越高。就比如开篇提到的,加价率不得超过15%,这就是定价标准了。
而这几年我国一直加大对药店医保合作机构的检查力度,飞检已经成为常态化,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药店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增加了这些药店的合规成本。
另外,因为医保资格对进货渠道、药品质量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这可能导致一些药店无法搞一些小动作,比如无法从一些不正规的渠道进货等等。
还有一个因素是,最近几年,很多日常药品在医院的门诊都可以报销,而且医院开出的药物价格可能比药店更低,所以很多患者都更倾向于到医院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店的销量。
受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影响,最近两年有很多药店主动退出医保名单。如今很多药店没有了医保报销资格之后,反而更清静。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最大的利好。药店不能借着医保报销的名义忽悠大家进店了,大家可以明确知道哪些药店可以报销,哪些不能报销,做出自己更好的选择。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