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东亚历史的一大主要特征,便是中国不断重复着日本所出现过的社会问题。诸如房产泡沫、人口下降,企业不愿投资而宁可购买国债这类情况,在日本发生过后,过上十几二十年,都会在中国呈现。所以考研相关的问题,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经验。
日本的学历等级和中国较为相似,大学毕业生获学士学位,再进一步是修士学位,相当于我国的硕士学位,更进一步则是博士学位。上世纪 90 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碎,曾经繁荣的就业市场陡然紧缩,被称作就职冰河期。在那时,受就业压力影响,众多学生企图通过进修来规避就业风险,攻读硕士课程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2011 年,即平成 22 年,硕士生人数达到峰值 8.23 万。
2012 年,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首相并长期执政,开始刺激日本经济,通过大规模的放水撒钱,日本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即便劳动力下降,也保住了经济规模基本稳定。这意味着劳动力相较于资本更为稀缺,就业压力减小,所以硕士人数逐年下滑,当下仅有 7 万出头,日本的考研率也在降低。那日本政府会出手干预吗?至少在博士层面,日本是相当重视的。日本 2003 年有 1.1 万人考博,2018 年仅有 6200 人,近乎腰斩。这表明学生并不看好博士的就业待遇。
2022 年,日本经团连对 123 家员工超过 1000 人的企业进行调查,23.7%的企业表示当前未雇佣任何理科博士,不到 20%的企业计划在未来 5 年聘请理科博士。在工资方面,许多企业给予博士毕业生的待遇往往与硕士生相差无几。
然而,日本企业的研发能力并非过剩。日本瑞可利公司统计,2021 年日本的半导体工程师招聘人数是 2013 年的 7.4 倍,2022 年扩大到 13.1 倍。但半导体人才的供给却连年减少,从 1998 年的 23 万减至 2019 年的约 17 万人。企业缺乏研发人员,却又不愿提供待遇优厚的博士岗位,这说明核心问题在于产学研的脱节。
大学培养的博士只适合在大学发展,不适合进入企业或创业。日本政府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尚不好说,但起码已经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就在今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博士人才活跃计划。该计划首先认定博士是国家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不是数量过多,而是远远不足。
当下每百万人口 123 个博士,未来要增加到 300 个。为达成这一目标,政府除补贴学费外,最关键的政策便是改革课程并与企业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博士。这方面日本有新鲜的案例。
近些年来,在相对稳定的日本社会,一个重大变化便是私立丰田工业大学地位的迅速提升。在 2024 年日本知名企业的招聘榜单上,东京工业大学就业率仅为 48.6%,而东天工业大学则达 61.1%,成为压倒性的冠军。与此同时,丰田工业大学在学术方面也未落下,1981 年建校,2023 年已冲进 QS 国际排名前 500。
丰田工业大学地位上升有两个经验。
第一,不盲目扩招,每年仅招收 100 名学生,算上博士生,在校 500 人。
第二,实现产学研结合,从入学起就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做项目。在学校期间,学生就已习惯企业的竞争氛围,毕业时便不会首选去其他大学任教。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若想恢复研究生的吸引力,最为直接的方案或许就是让企业来办大学,使大学和大学专业都承受市场的压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