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贝壳创始人左晖因病离世,留下一个年交易额超3.5万亿的房产帝国。
三年后的今天,当继任者彭永东的7亿年薪与4.4亿捐赠同时刷屏时,人们突然意识到:那个喊着"做难而正确的事"的贝壳,正在书写全新的财富剧本。
![]()
有人算过,2023年彭永东薪酬就相当于左晖2019-2021年三年薪酬总和×3.8倍。
很多人笑着说,娱乐圈明星日薪208万,过着我们普通人完全无法想象的奢侈生活。
原来,这种贫富差距,早在地产中介圈盛行,当我们辛辛苦苦给着动辄大几万的中介佣金。
当中介小哥为了推销房子,人家中介董事长的日薪,相当于这个小哥卖十年的房子。
左晖时代遗产!价值观与现实的拉锯战
左晖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定格在"相信价值观的力量",而今贝壳正面临价值观的严峻考验:
![]()
深圳某贝壳门店店长坦言:"左总在时每周三的'价值观早会'雷打不动,现在早会内容变成了'如何完成本月KPI'"。
2023年贝壳经纪人年均收入8.22万元,仅比2020年增长9%,远低于同期高管薪酬8300%的涨幅。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贝壳"高佣金低服务"投诉量三年增长217%,而左晖当年承诺的"佣金透明化"改革陷入停滞。
贝壳董事长彭永东通过B股保留10倍投票权,同时减持A股套现,原本用于保障长期战略的同股不同权架构,正演变为管理层财富套现的工具。
7亿年薪解剖:一场精心设计的财富魔术
2023年彭永东7.13亿元薪酬构成堪称"现代薪酬教科书":
以市场价38%的行权价获得股票,转手就是4.9亿元差价,这相当于大湾区500套刚需房首付。
贝壳采用的会计手法也是相当创新。
用"直线摊销法"将未来5年激励成本集中确认,使账面年薪暴涨8300%。
更离奇的是,据公开资料,三位独董中有两位曾任链家合作律所合伙人,独立性存疑。
有人计算过,贝壳董事长彭永东单日薪酬约等于经纪人10年收入。
而4.4亿捐赠额,也约等于贝壳2023年净利润的6.2%,但仅占其个人五年股权激励的16%。
贝壳方面解释,2.2亿用于经纪人重疾保险,覆盖大湾区1.8万名贝壳经纪人,2.2亿资助应届生租房,预计惠及广深2.5万名毕业生。
另一方面,捐赠的是无决策权的A股,B股控制权毫发无损,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约1.3亿元。
![]()
正值住建部整治中介行业乱象窗口期,知情人士透露:贝壳内部将该项目命名为"灯塔计划",但员工私下称为"手电筒工程"——"光照得到的地方很亮,照不到的地方更黑了"。
则将这个商业故事引入了更广阔的社会剧场。
这笔相当于大湾区2000名应届毕业生一年房租的巨款,被分割为经纪人医疗福利和青年租房补贴两个部分。从表面看,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典范之作;但深入观察,捐赠股份仅占彭永东过去五年股权激励总额的16%,且精心选择了不影响控制权的A类股。
这种设计不得不让人思考:当慈善或为某种特殊需要存在,其真诚度该如何衡量?
当资本游戏遇上共同富裕
左晖生前常说:"这个行业需要尊严。"
如今看来,需要重新定义尊严的不仅是房产经纪人,还包括每一个在财富游戏中处于弱势的参与者。
房地产中介行业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型阵痛期。
![]()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佣金体系引发消费者持续投诉,另一边是基层经纪人年均8.22万元的微薄收入。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高管薪酬的爆炸式增长与社会捐赠的适时出现,构成了一幅极具张力的财富图景。贝壳作为行业龙头,其薪酬结构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行业价值分配的失衡状态。
大湾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正在见证越来越多类似的企业治理案例。从深圳的科技巨头到广州的制造业龙头,高管薪酬与员工收入的鸿沟正在改写传统的劳资关系认知。
这些现象迫使我们思考一些根本性问题:企业创造的财富应该如何分配才算合理?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该如何公允定价?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没有量化的标准?
或许,贝壳事件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在现代商业文明中,财富的创造与分配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多元共识的公共议题。
它既不能完全交给资本市场决定,也不能简单诉诸道德评判,而是需要在公司治理、行业规范和社会期待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这个案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反思契机——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的财富生态,这可能是比任何短期利润都更重要的长期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