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知道的,近日一封阿里离职信登上热搜。而老木的吃瓜角度,并不是追问阿里怎么了,而是我们怎么了,这对于我们每一位创业家,才是唯一有意义的。
并且我还要说的是:我们真正要讨论的,不是所谓的大公司病,而是所有公司都会有的病,因为这里面潜藏着一些商业规律。
先说事情来由:一位花名元安的钉钉产研负责人,离职时在内网留下一封万字长信,得到了马云的感谢和祝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阿里的万字离职信不少,为什么偏偏是这封信得到了马云的关注呢?也许吧,这封信戳中了马校长的痛处,让他有共鸣有痛楚,还有太多不能言说的感触。
而既然不能言说,还能说什么呢?所以马云是这样回复的:“元安同学好,谢谢你那么长的信,写得很好。好像人的成长,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在发生变化之中。祝福你,也希望经常回来看看。”
吃瓜群众可能会说了,马校长这回复敷衍了,既然很重视要回复,就应该表决心表态度啊。
打住!这恰恰就是老木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第一道思考题:
如果真的闻过则改,你就一定能好吗?!
在我看来,盲目的变革,反而大概率不好甚至更糟!为什么呢?
因为通读全文,再结合我对阿里的一点了解,问题根源可能在于阿里早已陷入战略迷茫。在这种战略迷茫下,才会浮现信件中涌现的那种种问题表象。
比如当战略开始变得迷茫,也就是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往哪里去了,就会在价值观上不够坚定,进而陷入KPI导向和短期主义,然后问题在人、财、事各方面浮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大公司病,小公司也会有!
你会说,管它什么战略,有什么问题先解决什么问题,进一步有进一步的喜悦!而我想说,道理是这样,但现实很骨感!在战略不清晰的情况下,对全部问题表象进行摧枯拉朽式的改革,只会陷入只破不立的更大混乱。
放到具体管理场景中说,比如要改正任何一个问题,哪怕你要评估一个员工,都涉及到评估标准是什么,什么才算改得好,请问是不是呢?如果战略不清晰,从上到下的评估标准是没有的,盲目变革只会带来更大混乱。
我们还要知道,任何变革都有代价,所谓是药三分毒!因为两面性是事物与生俱来的规律!
比如元安提到的阿里给到外来空降兵以高位高薪,都没有先用阿里价值观去感染去考验。如果真的听劝了去矫枉过正,阿里实际反而会失去必要流动性,陷入更严重的近亲繁殖和官僚主义,这就是任何一种选择背后都有的代价!
而要真正解决这类问题,不是设置过高的进入门槛,而是重新思考公司战略,用公司战略来一视同仁地选拔提拔内外伙伴!这是不是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再说阿里系的普遍性投资失败,是不是恰恰在于对生态伙伴插手太多呢,比如把自己的诉求要求过度强加呢?这种情况下听劝了,只会加强原教旨主义,反而不是解绑而是加强钳制,是不是会加剧速死呢?所以只有重新思考战略,在战略清晰的前提下去加大开放,也许才能解绑投资困局。
谈到组织变革,有必要说一下历史上的保守主义。保守主义不一定是贬义词,甚至有时还是褒义词!比如宋代名相李沆就有这样一段独白:我没啥本事,唯一能做的,就是对朝内朝外各种利害建议,一律不予采纳,这就是俺对国家的贡献了。
这就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信奉存在即合理,但他们不是在现实面前无动于衷。只是他们不会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他们认为真正找对了症结病根,他们往往会比激进主义还要坚决,因为保守主义本身就代表一种坚定!
对以上观点做个小结,留下一道思考题:
作为老板,无论你是小老板还是大老板,你会如何面对伙伴意见,你又会如何推动变革?
第二道思考题:
什么是大公司病,只有大公司才有吗?
一谈到大公司病,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就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短期主义,等等等等。但是你会发现,这大公司病,哪里是大公司才有,甚至是小公司更有,并且这往往还是让多数人止步于小公司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些公司病的由来:
你可能会说,公司病是人的病,是创始人的病。这可能是个原因吧,但我认为马云不一定有这样的病,公司上下用花名来代替头衔,实际从一开始就是要避免等级划分带来大公司病。
所以我认为大公司病,当然也可以说小公司病,在根源上是企业在成熟阶段出现战略迷茫的结果。这就像一个中年油腻男免不了大腹便便的尴尬,当然大腹便便不是中年人才有,如果你不注意锻炼养身的话,你在青少年时期也会有!
总而言之,战略迷茫可能才是公司病的根本性病因,人浮于事和短期主义等等,实际只是战略迷茫的具体表象。
而你可能会说,卓越如马云如阿里,也会陷入战略迷茫吗?会的,因为没有人是神!这是一个人一个公司的成长规律!
比如一个人的少年青年时期,会有很强烈很清晰的事业目标和成长目标,这个阶段的人最有朝气也最有魅力。所以元安特别怀念这段时期,就像孔子总是缅怀西周风雅。
然而遗憾的是,当一个人把青春梦想实现以后,反而会陷入迷茫期,就会陷入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尴尬。就像那些曾经成就你的,几乎必然也让你衰老,我们很难选择既要又要!
而元安们要的,却是回到少年继续登顶。所以,当我读到这份离职信时,我试着去体会马云的感受,至少我是蛮感动的!有过这样的同行伙伴,有着这么一颗少年心,真好,你怎能不感谢!
然而遗憾的是:所谓四十不惑,有时要反过来理解!其实对于多数人来说,四五十岁才是最大的人生迷茫期,
在此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不妨问问自己:在你功成名就以后,你对于人生的再次出发,你真的方向足够清晰吗,又有多少人是清晰的呢?
你会说,这公司病有解决方案吗?我很想说有,但实际没有!
我还想说: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立马去解决问题,而是先去理解问题。只有先理解了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否则反而会陷入盲动。
并且这种解决问题,也许本质上仍然是缓解问题,正如死亡始终是会到来的,只是早晚而已。作为人唯一能做到,也许只是延缓衰老!
关于如何延缓衰老而不是避免死亡,你可以去读颠覆式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的论著。我想说,即便是他,也没有终极解决方案!只能说延缓衰老的秘诀之一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我们只有先理解死亡,了解死亡的积极意义,才能延续青春!
那么什么是死亡的积极意义呢?我们要庆幸的是:幸好世上没有包治百病还手到病除的灵药!如果真的有,反而是违背商业规律的!让你强的,必然让你弱,这世界是如此的公道!
想想吧,因为老公司不死,新公司哪里会有机会呢?如果没有了流动性,没有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世界还会汹涌澎拜生生不息吗?让我们与这个世界和解吧,这样的世界值得拥抱!
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一点,知道不死的前提恰恰是拥抱死亡,你才能拥抱流动性,才能勇于自我颠覆,像年轻人一样重新活过。
所以,企业的生命周期,与人的完整一生,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马云对于元安的回复,其实是很诚恳很实在的回复——“好像人的成长,阿里的发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过程,在发生变化之中”。这个回复是十足的诚意,这代表了马云与自己与世界开始了和解!祝福马云!
最后,不管怎么样,感谢元安,祝福阿里!真心希望阿里能再次焕发青春,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少年心,不是吗!
#阿里 #马云 #元安 #离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