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又称提梁盒,泛指分层并带有提梁的长方形箱盒。
提盒在明式家具中属于箱匣类,也是一种便携、用于盛放物品的器物 。多为数层的、可装食品的有提梁的盒子,形状不一 。
提盒的盛行可追溯至宋代(960-1279年),南宋萧照(生卒年月不详)《中兴祯应图》就记载着这一类器物,其时提盒用以携带旅途用的膳食,主要以竹制而非木制。
《十二月月令图之十二月(局部)》
到了明代,长方形提盒的样式基本固定下来,商铺和饭馆常备一些提盒,用来运送食品或小件货物。后来,文人参与设计,提盒的形制变得更为精巧,工艺也更加讲究。
明清时期,提盒用料越来越讲究,上品多用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制作精细,在拐角、接缝、开启处多加以金属包边、角叶并上锁,密封性、保护性明显加强。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指出,随着时代、生活的转变,用料上乘的提盒已非用作盛载食物,而是用作贮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
提盒欣赏
黄花梨提盒 十八世纪
提盒基本结构为长方框攒成底座,两侧端树立柱以站牙相抵固定,盖下堆叠数层间隔,配以拱形手把以方便携带。提梁及手把支撑各层间隔,并以提盒相同材料或金属制成的竿贯穿盒盖,使之提盒各层无错脱之虞。
上图两个黄花梨提盒制式结构相近,唯尺寸不同,而且后者提梁处多出一根金属竿贯穿盒盖。
紫檀乌木提盒 十八世纪
此件提盒整体上形制与尺寸均与传统差异不大,然而其提梁部分选用黝黑乌木为材料,实属相当罕见。
提梁部分与泛红的紫檀层盒呈鲜明对比,相得益彰。提梁饰有精美线脚;站牙则雕刻古玉纹饰,做工非常细腻,各层盒的色泽纹理相当协调一致。
嵌百宝提盒 十八世纪
黄杨木三层提盒 十九世纪
除了以上的分层式提盒,提盒亦有分为抽屉式提盒,据说可供古代大夫将其用作储放药物及医药用具,画师又可将抽屉式提盒作为工具箱使用。
紫檀插门插屉提盒 十八世纪
紫檀瘿木插门抽屉提盒 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初期
上面两个提盒将提梁固定在顶端,展现出典型清式风格。
前者内部附设托盘及七个不同大小的抽屉;后者内部除了附设托盘及数个不同大小的抽屉外,更有一个带盖瘿木小盒,「盒中有盒」的制式非常特别。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