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古玩市场水深,其实是“浑”!一脚踏进去,是宝是坑,是合法还是违法,往往全凭运气。
仿佛都处于一种奇特的“量子状态”:既没承认也没否认,似真似假,似合法又非法,端看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被谁撞见。
我知道有人肯定会反驳,说自己在古玩市场混迹很多年,也没见到被抓啊?
当然明面上的规则自然是有的。文物法摆在那里,清楚写着呢。然而到了地摊前,条条框框忽然变得模糊起来。一件老物件,只要不被“认定”为文物,便可随意买卖。
可一旦被“认定”了,麻烦便接踵而至。问题在于,这“认定”的规则何时施展,全无定数。
不少摊主对此心知肚明。他们摆出的那些瓶瓶罐罐、铜钱银元,大多无伤大雅。这些不过是“普通老物件”,没人会为此大动干戈。
但他们也知道,不出事,便是民间文化交流!出了事,便是违法买卖文物。
奇妙之处在于,同样一件东西,在不同场合或不同人手中,命运天差地别。有人在拍卖行堂而皇之地拍卖从土里出来的“生坑文物”,证书齐全,光明正大。
有人在地摊上卖个自己淘到的旧碗,却被抓个正着,罚款没收。前者有门路背景,后者只能自认倒霉。
大佬们操纵市场,将来历不明的文物通过种种渠道“洗白”,转身便以天价成交。
小贩们战战兢兢,不知哪天就会撞在枪口上。规则对有些人来说是弹簧门,对另一些人则是铜墙铁壁。
这种不确定性造就了古玩市场的独特生态:人人都知道有规则,但没人能说清规则何时适用,对谁适用。
于是乎,捡漏成了技术与运气的双重考验。不仅要眼光毒辣,能辨真伪。还要运气够好,不撞枪口。
买对了一夜成为收藏家,买错了可能人财两空。更微妙的是,即使买对了,若时机不对,也可能从“捡漏”变成“违法”。
这种模糊状态或许正是各方默契的结果。管得太死,市场一潭死水,而要是放得太开,文物则流失严重。
不如保持现状,偶尔抓几个典型,又不至于扼杀市场。苦的是那些没有背景的普通玩家和卖家,他们永远猜不透下一次会落在谁头上。
所以啊,在古玩市场混,最重要的是时刻记得:那件你视为至宝的玩意儿,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什么都不是,也可能突然变成足以让你惹上麻烦的“文物”。
到头来,古玩市场的真相可能是:文物是否合法,不取决于它是什么,而取决于谁拥有它,以及它在何处出现。
这是一个充满悖论的领域,玩家目前能做的,只能是遵纪守法,不碰“疑似出土”的文物,玩玩小物件就得了。因为你不是拍卖会上的那些“大人物”,没有兜底的能力!
哪怕完全一样的器型,放在博物馆、拍卖行和民间玩家手里,待遇那就是天差地别。这就是真实的古玩市场,点到即止不能多说,没悟性劝你别碰这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