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中兵占一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将迎来一场新能源领域的高端技术研讨会。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艺院终身院士付占一将作为主讲人,围绕“新能源技术赋能高大空间绿色供暖”主题发表重要演讲。
本次演讲汇聚了国内外新能源专家,共同探讨双碳目标下的技术创新路径。作为中兵占一新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付占一将系统阐述其团队在高大空间供暖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及其产业化应用前景。
破解世界难题:从实验室到千座站房的绿色革命
付占一拥有美国波士顿大学材料与工程博士学位,并在莫斯科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深耕新能源领域20余年,是国际知名的清洁能源技术专家。他带领团队开发的“高大空间冷暖送风机”和“双源热泵系统”成功解决了高大空间建筑供暖能效低、能耗高的全球性难题。
这项以“二次调节+远程控制”为核心的技术突破,实现了三大革新:
- 送风距离最长达35米,出风温度最高75℃,突破传统管网限制
- 通过球型喷口形成向下斜射气流,有效解决高大空间“上热下冷”现象
- 相比传统燃煤系统,能耗降低40%-60%,维护成本减少50%
在定州东站候车室6000平方米、高19.6米的空间应用中,这项技术使冬季室内温度均匀性提升60%,旅客体感温度从12℃稳定升至18℃。而在丰台车辆段石楼检修车间的应用则使垂直温差从8℃缩小至2℃,彻底改变了职工冬季作业环境。
双源热泵:零下35℃的供暖保障
针对极端寒冷环境,付占一团队开发的双源热泵融合空气能与土壤能,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在零下25℃工况下,平均COP能效比达2.58,比传统空气能复叠机组高72%,接近地源热泵性能。
呼和浩特某项目实测显示,这套系统在零下35℃的极寒环境中仍能稳定供暖,COP维持在2.1,供暖成本较电锅炉降低42%。该系统搭载AI控制系统,可根据室外温度自动切换热源比例,避免无效能耗,使用寿命达20年,比传统设备延长50%。
千项工程验证:年省1.2亿的绿色奇迹
付占一的技术成果已在机场、高铁、高速等1100多处站房成功应用,每年为国家节约资金超过1.2亿元。正定机场站采用17台设备后,年节约标煤1200吨,碳排放减少3100吨,运维人员从6人减至2人。
在唐山机务段丰润检修车间,该技术替代原有燃气锅炉,年减排二氧化碳2200吨,获“绿色基建示范项目”认证。更令人瞩目的是,新疆和田公租房项目28.02万平方米采用29台双源热泵,在零下12.6℃环境下COP达2.8,单位面积采暖费用仅9.47元,较燃气供暖降低55%。
从中国方案到全球标准:未来技术蓝图
付占一的技术突破不仅限于工程应用,更引领了行业标准变革。他参与制定的《高大空间供暖系统设计规范》,将送风距离、低温能效等指标纳入国标,推动我国在该领域从“技术跟随”转向“标准引领。
据测算,该技术在全国高大空间场景推广后,每年可替代燃煤超2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0万吨,相当于新增38万公顷森林碳汇。
演讲中,付占一将首次披露新一代技术布局:磁悬浮压缩机将能效比提升至4.0;光伏-热泵一体化系统实现“零外购电”供暖;AI算法优化热负荷预测精度至95%。这些突破将向工业余热回收、区域能源网络延伸,构建“多能互补、智能协同”的低碳生态。
付占一的技术路径贯穿‘学术研究—技术转化—场景落地’的闭环思维。他推动企业与柏林工业大学、德国联邦热泵协会等国际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核心技术支撑。
![]()
在上个月前不久付占一还加入了中国发明协会。他表示将“更积极地推动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在IEA预测的“2030年全球热泵装机6亿台”蓝图中,付占一的技术实践证明了绿色转型与经济效益的共振可能。从零下35℃的漠河到高温高湿的岭南,这些默默运行的设备正用科技温度,丈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尺度。
(文章转载: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分社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