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对藏传的印象,还停留在藏民手里饱经风霜,脏兮兮但似乎特别有一种古朴味道的手串。
像是老凤眼,老金刚,老星月等,配饰不说多华丽,主打一个原生态“脏范儿”。
但其实有一种质地油润细腻,外表折射耀眼光彩的老念珠,是藏传里纯洁却璀璨的存在。
它们取自天然珍珠母贝,有的虽然古旧但仍透露着细腻的温润感,被当地人称为老鱼骨。
有的虽有积尘,但依旧洁白似新,天然的纹路,就算历经岁月,几经盘玩,也美感不减。
老鱼骨在藏传佛教中是驱魔避邪的神奇宝物,在藏人心中更是比珊瑚,珍珠,松石还要珍贵的珠宝,因为传世稀少,大部分都在上师或者喇嘛手中,常作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
这样的老物件,除了在藏传中出现,在一些回流文玩或古玩藏品中也能看到。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清代的广州十三行了,作为晚清对接国外贸易商的桥头堡,那时候的十三行可以说是商行林立,欣欣向荣。
欧洲各国对于神秘的东方古国的各种商品竞相追捧,那时候的中国制造对他们来说就是奢侈品的代名词。
刻花螺钿筹码就是那个时代下的产物,由十三行承接东印度公司贸易商船的订单,委托广州城内的工匠手工用母贝进行打磨,抛光,雕刻加工,再由商船大班带回欧洲供贵族夜间娱乐所用。
不仅是有着精细雕花的螺钿筹码,当时广州十三行还有贝雕摆件外销欧洲,极为罕见的大型贝,雕刻着中西方文化典故图案,不说在当时采贝条件艰苦,雕刻工具有限,就算是现在,有这样一件满贝雕,也是很难得了。
虽说现在大家玩贝壳,贝雕的少了,但是在一些钟爱贝壳璀璨光韵的人手中,它们仍能绽放干净且殊胜的宝石光芒。
看大家盘的老鱼骨手串,表面光滑细腻,色泽柔美,带着独有的“蛤蜊光韵”和“猫眼效果”,不同的光线下展现出不同的美。
不同的珍珠母贝有着不同的颜色和独特的生长纹理,这些自然存在的色泽和肌理,无论是做手串还是配饰,都足够耀眼。
而且老鱼骨能留存至今也说明它的密度大,硬度高,上手有明显的压手感,不是只有美貌的花瓶,是实实在在的有机宝石。
不过以前的老鱼骨有用砗磲制作的,现在砗磲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了,属于文玩违禁品,大家没有必要再用砗磲做老鱼骨。现在新制作的老鱼骨所用的材料多为白蝶贝,黄碟贝,马蹄螺,光彩依旧且价格平易近人。
当然入手了老鱼骨手串,也得注意一些佩戴和保养事项:首先就是净手盘玩,无论是老鱼骨还是新母贝手串,在盘玩的时候都要净手,因为有了污垢附着,手串的光泽亮度就会减弱。
平时就清水冲洗,但洗衣服的时候最好是摘下来,有的洗涤用品会腐蚀老鱼骨。冲洗后也不要高温暴晒,擦干或避光处晾干即可。
包浆后的老鱼骨会有一种柔美的金色,不戴的时候可以适当抹点婴儿油保存。
这么小众但实在美丽的老鱼骨,不知道有没有打开你的文玩视野,喜欢的也可以尝试盘玩或当配饰搭配,相信它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盘玩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