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交付、货不对板,53户设备平台浇筑、20户封窗违建、209平方米违建区域……闵行区华漕镇碧桂园柏悦前湾小区的新房交付,演变成一场违建风波,小区矛盾一触即发。如何化解这场由开发商遗留问题引发的“交付后遗症”,成为摆在华漕镇和区城管执法局等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开发商爆雷,预留违建“陷阱”
居民却将其当作“护身符”
小区新交付,为何就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违法建筑?“开发商不仅爆雷了,在此之前还误导我们,说这些地方是可以浇筑的。”据小区不少业主透露,在交房前,开发商预留了一定空间,并诱导业主可以在北侧设备平台镂空处进行水泥浇筑、封窗等。但这样自行浇筑的违建区域存在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公共安全等隐患,会对整栋楼的居民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然而开发商爆雷、延期交付的焦虑和房屋宣传与实际交房的落差,让部分业主觉得违建是一种“自我补偿”,并认为法不责众,甚至联合抵制执法。
![]()
“交房初期,我们就察觉到了小区内有违建的苗头,迅速派出了3名队员进驻小区,试图在装修‘黄金期’遏制违建蔓延。”华漕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是,紧闭的大门、拒接的电话、装修工人的搪塞,让“止新”行动举步维艰,“再加上违建已成规模,单靠我们执法队已难破局。”
从“闭门羹”到“破冰点”
专班撕下“护身符”
面对业主的闭门羹和强烈抵触情绪以及开发商的不作为,华漕镇整合华漕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整违办、房管办及居委力量,组建了35人专项整治专班。
专班将53户设备平台浇筑、20户封窗违建纳入“一户一档”,分类制定方案:针对开发商主导的14户封窗违建,直接约谈企业负责人,以法律施压促其助拆;对业主自建的6户封窗违建,同步推进执法程序。通过细分追责主体,使执法更精准、更有效。为防新增违建,专班实行“上午三查、下午四查”全天候巡查,日均巡查超7次,累计制止6起偷建行为,有效将新增违建扼杀在萌芽。
![]()
与此同时,执法队员利用下班时间跨区送达文书,通过邮寄、公告等方式突破业主拒收难题,累计出动186人次,发放文书78份。多部门联合不懈努力,逐步撕开违建“法不责众”的口子。
公职人员带头自拆
刚柔并济瓦解违建“陷阱”
为打破“法不责众”的僵局,必须树立公平的标杆,专班首先聚焦小区内涉及公职人员的违建户,建立“先约谈、先拆除”机制,推动他们带头拆除,形成“关键少数带动多数”的示范效应。3户公职家庭的率先行动,有效消除了其他居民对整治公平性的疑虑,有居民表示:“执法人员逐一对比图纸、不断宣传法规的认真态度,让我看到了执法的专业度与温度。”
![]()
尽管有示范案例,但并不是所有居民都能完全理解、配合拆违工作。“我记得在电话沟通过程中,有一位居民情绪激进,意图和我们执法队员抗争到底。”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这样的居民,不能硬着来,而要用专业的素养和真诚的态度说服他们。最后,我们通过多次耐心沟通,与这位居民达成了理解。”至2025年3月底,53户设备平台浇筑、20户封窗违建全部拆除,209平方米违建区域恢复原状。
工作到此并未结束,为了防止违建反弹,在拆违完成后,执法队仍保留3人小组驻守小区,配合代管居委,联合属地物业建立健全前端防控机制,通过“巡查上报—核实处置—长效管控”的闭环防控措施,结合城管进社区制度,强化部门协同,从源头抓好管控工作。
![]()
拆违完成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构社区信任的起点。开发商责任转嫁、业主“法不责众”心理、物业监管失位,三重矛盾需用“法律刚性+共情柔性”破解。从初期单部门孤军奋战,到多部门协同攻坚;从业主激烈对抗,到主动配合拆除;从开发商推诿扯皮,到物业配合落实助拆……华漕镇和区城管执法局等相关部门用“驻点截流、靶向突破、长效管控”的组合拳,最终化解了这起城市治理中的矛盾。
来源:聚力华漕、今日闵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