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的一次总结汇报会上,15军军长兼此战前线指挥官、主要指挥官秦基伟,曾面带惋惜、不无悔恨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们准备工作上有漏洞,对敌人用这样多兵力攻击五圣山方向,我们未估计到。”
![]()
秦基伟因为这个“未估计到”,导致把主要兵力放在西方山上,从而开战后陷入被动,二梯队投入得有些仓促,第一天无法使用火炮——火炮阵地打不到五圣山附近。秦基伟说,如果我军不出现这个漏洞,正确判断对敌人进攻方向,那么敌人第一天就根本爬不上来。
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敌情错判一个接一个,致使指挥上出现问题,否则这仗不会那么难打。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个准备工作上的漏洞,存不存在提前补上的机会?尽管王近山说换自己来也补不上,但还是有一定的机会的。
抗美援朝战争,我们跟敌军既有战场上的博弈,又有心理上的博弈,哪里差了都赢不了。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前,一名叫李吉求的韩国军官叛逃到我15军,披露敌军将要攻打上甘岭的军机。可惜,他主动上报的情况并未引起我军指挥员的重视。因此,战后争议不断,不少人批评这是眼睁睁看着战机的错失。
无独有偶,数月前的白马山战役前夜,38军连级干部谷中蛟,向敌军泄密,透露我军的突袭计划,致使敌军提前加固阵地,突袭效果大打折扣。若是我军能像敌军那样重视叛徒情报,上甘岭战役会大大不同,可我军为何没重视?
![]()
1952年秋,朝鲜战争逐渐步入尾声,当时志愿军对敌进行的大都是战术性反击,争取更多筹码的以打促谈。大规模的战役基本停止,但绞肉机般更残酷的战争要开始了。投诚的李吉求送上的情报就是:美第7师和南韩第2师各出一个营,在280门火炮和20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突袭志愿军15军45师驻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五圣山前)。
15军的指战员们听后一惊,心里暗想这招真狠、手笔真大。但15军军长秦基伟最后只是一笑,说了一句:“你这个诈降不错,就是演技差了点。”结果在10月14日这天,敌军真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起了异常迅猛的进攻,火力凶得不像话。
秦基伟为什么不信这位投诚韩军干部的情报?主要就是他认为,一个小小的营级参谋,不可能知道这么机密准确的作战计划;因此,秦基伟觉得这人是敌军指挥官派来诈降的,目的是扰乱我军指挥判断,声东击西。
这也就导致,秦基伟更加确定敌人的目标是西方山,遂在此部署重兵、调配大量物资,并把全军火炮集中在平康河谷方向,随时准备火力支援。结果一打起来,敌军炮火猛轰五圣山,而且没采取什么突破、迂回的战术,直接来了个硬碰硬地“撞墙式”战术,正面猛攻那两个高地。
![]()
敌人的炮火,直接摧毁两处高地的表面防御工事,山上的岩石变成粉末四处弥漫。因为对敌人进攻方向的判断失误,不仅使得五圣山在开战初期得不到火力支援、没有足够的兵力,还让后续的坑道作战艰难困苦。
如果事先考虑到敌人将进攻五圣山,那我军一定会在坑道内准备好足够的水、食物和药品。因为这些东西的不足,我军在战争打响后,必须穿过敌军天上地上的炮火封锁,才能把东西运上去。运输过程中,我军牺牲了不知多少干部战士,于是有了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那么,敌军对五圣山的进攻,战前就一点迹象都没有吗(除了韩军投诚军官)?当然有,开战十多天前,有多批美军中低级且不乏少量高级军官(望远镜观察穿着),乘坐坦克、吉普车,来到五圣山附近观察地形;还有美第7师防区公路上,连续十多天出现大规模车队运送各种物资;还有敌军小股部队对五圣山频频试探攻击;还有五圣山上盘旋的敌军侦察机明显增多。
这些迹象都可以表明,敌军将对五圣山采取大规模行动。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这是不是敌军指挥官故布疑阵,来迷惑我军的?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形复杂的五圣山不利于敌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不像西方山前一路平坦的平康谷地。
当时15军参谋桑林春后来回忆:“秦军长最担心的就是平康谷地,万一动了第44师的部队,敌人趁机由此突击,几百辆坦克、战车呼呼啦啦往谷地里涌,谁敢保证堵得住它?”
![]()
这才是秦基伟没有相信那位韩军军官情报的根本原因,他不敢赌。五圣山那边还能凭借复杂地形来回拉扯,平康谷地怎么拉扯?敌军钢铁洪流冲过来,我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和重型武器,怎么来挡?上甘岭战役其实更像个阳谋,而不是密谋。
所以直到上甘岭战役打响后,秦基伟也没调动平康谷地的44师,来支援五圣山的45师。上甘岭打得很突然,但15军的战士和指挥员们都没有惊慌失措,只是一脸凝重地平静迎敌。他们知道这一仗迟早要打,只是不确定具体时间和地点。
45师师长崔建功后来回忆:“上甘岭打响那天,师指挥所的电话就整日打不通了,几乎所有的通信线路都被敌军炸断,我只能通过步行机交代下面‘按计划行事’。”因为预先有战斗备案和方案教育,所以高地上的各战斗小组,尽管收不到上级的具体命令了,但还是做出了准确行动。
表面阵地收复又被占领,被占领又收复,循环往复。敌人不知疲倦地冲锋,我军战士们凭借着坑道地形也悍不畏死地抵御。志愿军的顽强深深震撼了敌军,以至于美国官方战史这样评价:“中国军队在此次作战中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一些战场观察家认为这很可能是他们服用药物的结果。”他们不了解,这其实是革命精神的力量。
![]()
上甘岭战况最危急的时候,军部有人提出要把西方山的44师调来增援,秦基伟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西方山防线一旦被削弱,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掉头过来突袭,一个不小心就是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全军将做战略性退却。
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如此说道:“我总认为范佛里特还备有另一种不为人知的阴谋,即在上甘岭战斗登峰造极之时,他的一只眼睛盯着五圣山,另一只眼睛一定瞪着老大窥探我的西方山。只是由于我们在西方山死死按兵不动,范佛里特才悻悻作罢。
西方山的部队一动,上甘岭战役很可能就成了西方山战役,战役的最后结局是什么样子,那就很难想象。”
![]()
上甘岭的战火,将原本在二野有些无名的秦基伟,一举淬炼成名将、战将。上甘岭战役时,他的眼睛不只盯着上甘岭,还有西方山,乃至整个朝鲜战局。他看到了上甘岭的危机,但他知道那是表面的、暂时的危机,西方山才是真正的、巨大的、随时要爆发的危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