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年一度的肿瘤学盛事——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于当地时间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圆满落幕。大会期间,由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iza-bren(BL-B01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取得的最新探索成果(Abstract 3001 & 3002)[1,2]重磅亮相,引起了全球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值此之际,iza-bren两项研究汇报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云鹏教授与黄岩教授,携手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Patrick Forde教授和百时美施贵宝(BMS)全球开发项目负责人、副总裁Giorgia Vicentini博士,共话“2025 ASCO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临床新进展”,为推动ADC药物研究及肺癌诊疗发展提供新启思。
前沿速递
EGFR×HER3双抗ADC iza-bren实现NSCLC和SCLC双领域突破
会议伊始,在百利天恒子公司SystImmune首席医学官Jonathan Cheng博士的主持下,杨云鹏教授分享了iza-bren在携带经典EGFR突变以外的驱动基因变异(Genomic Alterations,GA)局晚期或转移性NSCLC治疗中最新成果。这项Ib期研究纳入83例携带驱动基因变异的NSCLC经治患者,并予以iza-bren(2.5 mg/kg D1D8 Q3W)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整体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6.2%,cORR为39.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个月,疾病控制率(DCR)为85.9%,缓解持续时间(DoR)和总生存期(OS)均尚未达到。值得注意的是,EGFR突变患者(ex20ins和非经典突变)(N=13)中ORR可高达69.2%,mPFS为10.5个月,DCR为92.3%。安全性方面,iza-bren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以血液学事件为主,临床可有效管理,且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1]。()
杨教授介绍研究
随后,黄岩教授详细介绍了iza-bren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SCLC经治患者治疗中最新研究成果。这项Ⅰ期研究入组了58例既往经系统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SCLC患者,并予以iza-bren治疗。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6.4个月,ORR为55.2%,DCR为81%,mPFS为4.0个月,mOS为12.0个月。在52例接受iza-bren 2.5 mg/kg D1D8 Q3W剂量治疗的患者中,仅接受过一线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PBC)治疗患者(N=20)亚组ORR为80.0%,cORR为75.0%,mPFS为6.9个月,mOS为15.0个月。此外,无论患者为铂敏感还是铂耐药复发SCLC,既往是否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均可从iza-bren治疗中获益。安全性方面,iza-bren治疗SCLC安全性可控可管理,且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2]。()
黄教授介绍研究
圆桌对谈
多方深刻见解点亮肺癌领域ADC药物应用新未来
PART1
iza-bren有望填补NSCLC治疗空白
首个讨论环节中,Jonathan Cheng博士围绕“NSCLC领域中iza-bren最新研究数据解读”展开提问。杨云鹏教授对重点数据进行解读并表示,iza-bren治疗携带经典EGFR突变以外的驱动基因变异局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整体的ORR为46.2%,cORR将近40%,这一数据令人鼓舞。特别是在非经典EGFR突变患者中疗效数据更为优异,ORR达69.2%,mPFS为10.5个月。此外,在其他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中也观察到良好的缩瘤效果。同时,iza-bren具备可耐受毒性。Patrick Forde教授也表示,iza-bren在经典EGFR突变外驱动基因变异的患者中疗效数据惊艳,后续持续探索十分具有意义。从ADC作用机制出发,iza-bren有望应用于其他驱动基因变异的NSCLC患者群体。Giorgia Vicentini博士指出,iza-bren在经典EGFR突变以外的驱动基因变异的人群中进行探索,本身就具有其突破性,有望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随后,Jonathan Cheng博士就“NSCLC治疗格局及不同ADC药物定位”展开提问。Patrick Forde教授表示,目前,该领域仍存在许多未满足的需求,如在EGFR突变NSCLC后线治疗中,传统化疗等既往治疗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著,应用ADC药物成为目前探索的热点方向。对于经典EGFR突变外驱动基因变异的NSCLC患者,现有治疗疗效有限,所幸目前这类群体得到关注,iza-bren等创新疗法极具应用潜力。杨云鹏教授:靶向TROP2的ADC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活性,但在EGFR突变(包括经典/非经典)患者中,EGFR×HER3双抗ADC药物iza-bren有望更好地解决其耐药问题。
讨论环节1
PART2
iza-bren助力突破SCLC临床困局
在此讨论环节中,Jonathan Cheng博士围绕“SCLC领域中iza-bren最新研究数据解读”进行提问。在黄岩教授简要概述重点研究数据后,Patrick Forde教授表示,iza-bren在SCLC中研究数据令人印象深刻,展现出极具前景的应用潜力。未来,可尝试在ES-SCLC二线治疗中积极应用ADC药物,且该类药物有望前移至一线应用或联合化疗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Giorgia Vicentini博士称,iza-bren在SCLC中研究数据十分亮眼,未来还需思考如何整体上增加SCLC患者治疗选择并提升其生存获益。目前,iza-bren的出现为SCLC经治患者带来曙光,后续我们也将推进iza-bren在更多治疗领域中的研究探索。
Jonathan Cheng博士就“ADC药物在SCLC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及SCLC诊疗精准化发展”展开提问。Patrick Forde教授回答道,目前ES-SCLC一线治疗仍以化疗或联合免疫治疗为主,疾病进展后的治疗选择仍旧有限。ADC药物以其易于应用和管理,在这类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未来还可进一步筛选ADC药物获益优势人群,或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均是可探索的方向。对于SCLC诊疗精准化发展,黄岩教授总结道,开发疗效或TRAEs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十分重要。
讨论环节2
PART3
iza-bren等创新ADC药物未来可期
随后,Jonathan Cheng博士深入到ADC药物领域,围绕ADC药物研发、应用及毒性管理等话题展开提问。Patrick Forde教授表示,ADC药物应用于重度经治患者已显示出积极讯息,并有望向更前线应用推进。目前,ADC药物研发领域进展迅速,未来应用大有可为。对于ADC药物的毒性管理,杨云鹏教授及黄岩教授均表示,iza-bren TRAEs以血液学事件为主,整体上具有可控的安全性且可通过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支持措施进行有效管理。Giorgia Vicentini博士进一步表示,HER3表达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普遍存在,以此在相关药物研发管线布局上需要宏观把控。相对于靶向单一靶点的ADC,需更加关注双抗ADC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对于iza-bren全球化布局,Patrick Forde教授表示,随着更多中国原研药物出海,我们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关注中西方人群差异,且需要在全球范围开展的研究中纳入更多中国患者。基于过去十年的研究成果,我个人预测iza-bren在西方人群中仍旧可取得可喜的研究结果。
讨论环节3
深度专访
多维视角见证iza-bren绘制肺癌治疗新蓝图
杨云鹏教授在采访中表示,除iza-bren治疗携带经典EGFR突变以外的驱动基因变异局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主要亮眼数据外,因KRAS突变谱在东西方人群中差异较大,KRAS突变亚组数据备受国外学者关注。在KRAS/BRAF/MET突变患者中,iza-bren治疗ORR达40.0%,DoR尚未达到,这一系列数据或支持iza-bren成为KRAS突变患者未来治疗新选择,为后续进一步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开展奠定基础。杨教授特别指出,备受临床关注的间质性肺炎(ILD)发生率低,且容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口腔黏膜炎/眼毒性均暂未在本研究中查见。目前,尽管EGFR exon20ins/非经典突变和KRAS G12C突变治疗有所进展,但耐药后的治疗选择及相应疗效均十分有限,iza-bren为上述患者前线治疗耐药后带来了治疗新希望。
黄岩教授表示,iza-bren二线治疗前线化免联合治疗失败的SCLC患者,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既往接受一线PD-(L)1抑制剂+含铂化疗的患者,经2.5mg/kg D1D8 Q3W的iza-bren治疗cORR达75.0%,DCR为90.0%,mOS达15.0个月,这一系列数据几乎超越了目前公布的所有二线数据。此外,无论患者为铂敏感还是铂耐药复发SCLC,既往是否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均可从iza-bren治疗中获益,这对以传统化疗为主体的SCLC治疗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未发现ILD以及新的安全性信号。黄教授展望道,iza-bren或将成为SCLC患者治疗新选择,有望于前线或联合其他疗法应用,如一线联合或者序贯PD(L)-1等抑制剂或T细胞衔接器等免疫治疗,三者毒性谱并不重叠且在更好地排兵布阵下,患者可能取得更长缓解时间。
Giorgia Vicentini博士作为iza-bren全球项目负责人,介绍了iza-bren全球化的研发布局。Iza-bren的开发策略是基于其双重靶向特性,探索在多个瘤种中的应用,包括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胆管癌、食管鳞癌等。后续团队将根据研究数据及临床需求,进一步推进其全球注册性试验。Giorgia Vicentini博士强调,iza-bren将会是肿瘤多样化治疗策略中重要一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精彩直播回放
「参考文献」
1.Yunpeng Yang, et al. Phase I study of iza-bren (BL-B01D1), an EGFR x HER3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driver genomic alterations (GA) outside of classic EGFR mutations. 2025 ASCO Abstract 3001.
2.Yan Huang, et al. Phase I study of iza-bren (BL-B01D1), an EGFR x HER3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2025 ASCO Abstract 3002.
撰写:Cynthia
审校:Cynthia
排版:Atai
执行:Ata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