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
报表显示,开年三个月,小米空调卖出了110万台,同比增长65%;冰箱卖出88万台,同比增长65%;洗衣机卖出74万台,同比增长超100%。
在今年年初家电市场销售量、销售额双双下滑的情况下,小米还能实现这样的成绩,实属不容易。
这样的成长动力,也顺着产业链传递给了上游代工厂——四川长虹。
Part 01
从全国第一到代工厂
四川长虹今年的一季报,是公司近五年来表现最好的一次。
2025年第一季度,四川长虹共实现营收268.4亿、实现净利润3.45亿,分别同比增长12.89%和96.68%,创下了近几年的业绩新高。
四川长虹实现增长的核心驱动,就是子公司长虹美菱为小米空调进行了代工,把原本闲置的产能利用了起来,增加收入来源。
2025年第一季度,长虹美菱的总营收为73.6亿,占四川长虹总收入的27%;净利润总额则为1.82亿元,占四川长虹净利润的53%。
不过这也挺让人唏嘘的。
曾经的四川长虹,号称“天上彩虹,人间长虹”,连续20年蝉联国内电视销量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35%。
后来1994年,四川长虹又在境内完成了上市,成为了家电行业第一批上市的公司。
那时的四川长虹,营收规模是格力电器的4倍,但到了2024年,原来的“手下败将”一个个全都超越了四川长虹。
格力电器的2024年营收比四川长虹多将近1000亿元,美的、海尔的规模更是超越四川长虹2-3倍,曾经的全国第一似乎成为了家电行业唯一一个在原地踏步的。
原来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怎么就只有四川长虹混成了这样?
Part 02
全球化失败+技术押注失败
“天上依然有彩虹,空调市场却不见了长虹。”
四川长虹的发展历史上,曾有两次决策失误。
第一次是2001年的国际化失误。
2001年,四川长虹与APEX达成合作,希望能借助APEX在美国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的地位进军美国市场。
但实际上,APEX根本就不能承担起四川长虹出海“总抓手”的重任。
当时比较著名的一件事是,中国五矿给APEX供货的DVD价格是112美元一台,但APEX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价格却仅有85美元一台。
随后,APEX就以各种理由拒绝向中国供货商付款,这其中就包括四川长虹。
截至2003年,四川长虹来自APEX的应收账款高达50亿元,在追讨无果后,四川长虹在2004年直接遭受了36.86亿元的巨额亏损,相当于损失了6年多的净利润。
第二次是2006年的技术选择失误。
2006年前后,正是等离子与液晶电视两大技术路线一决高下的关键节点。
当时的四川长虹坚定地选择了等离子电视,不仅豪掷20亿美元收购了欧丽安等离子公司,后面又投入了6.75亿美元进行等离子面板的生产。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2012年四川长虹等离子亏损7.38亿元,2014年公司剥离等离子项目,以0.64亿元的价格卖出相关股份。
![]()
这两次失误直接伤到了四川长虹的“元气”。
2006年之后,四川长虹用了近20年才把公司的营业收入提升到千亿级别,比美的、格力、海尔等同行公司晚了10年。
就以去年的业绩表现说,四川长虹2024年的净利率仅有1.74%,相当于收入100元只有1.74元能真正装进口袋,而同行业的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同期净利率分别高达9.52%、17.11%,就连海尔都有6.85%的净利率。
在盈利性几乎可以说是“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四川长虹想要回到20年前的水平非常难。
小米的出现,能不能为四川长虹带来转机呢?
Part 03
以小米为“跳板”
家电行业的进入壁垒其实很低,之前四川长虹能够达到市占率35%也是占据了先发优势和当时国内家电市场的稀缺性。
小米作为新进入者,这两年在家电市场的发展势头非常猛,2024年已经做到了空调第四名,今年还要冲刺业内前三。
如果能持续绑定小米,四川长虹至少能做到“不下牌桌”。
可以看到,2020年至2024年四川长虹的净利润水平提升非常快,虽然还比不上美的、格力等行业巨头,但基本已经摆脱之前净利润还不到1亿的情况了。
通过代工利用闲置产能,四川长虹大概率可以保证传统主营业务不亏损,后续公司的持续发展主要靠新业务助力。
目前,“长虹系”的上市共有7家,分别是四川长虹、长虹美菱、长虹华意、长虹佳华、长虹能源和中科美菱,涵盖家电、通用设备、消费电子、新能源等业务板块。
从一定程度上讲,四川长虹具备比肩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的多元化能力,能够为公司扩大品牌优势,分散单一经营风险。
此外,四川长虹还通过华鲲振宇进入了华为生态链。
华鲲振宇是我国国产算力领域规模最大的公司,也是唯一获得“鲲鹏+昇腾”最高级别认证的公司,是华为计算最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
截至2025年6月6日,四川长虹共直接、间接持有华鲲振宇5%的股权,也算是和华为牵上了线。
整体来看,四川长虹在传统家电市场的时代似乎已经落幕了,但借助华鲲振宇等新兴领域企业的崛起,四川长虹或许能够找到其他的复苏方式。
Part 04
结语
“长虹的故事远未结束。”
代工厂的身份可以是起点,但绝非终点。长虹的“翻身”之路,本质是一场关乎未来生存模式的艰难突围。
小米代工提供了宝贵的现金流和喘息空间,但长虹能否彻底扭转乾坤,取决于它能否在稳住传统业务基本盘的同时,在多元化与新兴科技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培育出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高盈利能力的“新长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