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年代”的背影
文 | 薛易
所谓忆苦思甜,从来都不该是美化贫穷、歌唱苦难,而是记住曾经走过的路,以及流过的血和汗,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从而让今后的生活更好一点。
——薛易
“这孩子有福,生下来就饿不着了。”
我能想象父亲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情景。
20世纪80年代刚起头的那一年,在黄河以北距离省城十五里的那个小村子里,已经32岁的父亲抱着怀里的婴儿一脸喜悦。他低沉的声音充满了里外三间土坯房。房子里的老柳木梁上挂着一个灰黑的竹篮,里面盛着馒头、窝头和地瓜干。父亲的目光停留在竹篮上,脸上挂满笑容。
“饿”给父亲留下了太过深刻的记忆。从我记事到现在,他无数次说起自己的饥饿往事:在送我去上小学的路上,在我初三打算复读的那天,在喝我给他买的第一瓶酒的时候,在看小孙女吃草莓蛋糕的那一刻……随着时光流逝,他的皱纹越来越深、越来越密。我也渐渐长大,转眼人到中年,向岁月深处滑落。
父亲笑着说起的那些事,同我的记忆缠绕在一起,零零碎碎点染出一个时代的印象。
那个时代似远还近、似幻还真,触手可及,却又随时都要烟消云散。我想抓住它,以便未来也可以笑着对女儿或孙辈说出。
![]()
那些似乎无大事可言的日子,也是一段不该忘却的历史。
先讲一个南瓜汤的故事。那时父亲七八岁,跟奶奶、姑姑生活在一个老式大家庭中。“大家庭”并非大户人家,只是人多而已;“老式”也与文化无关,世代贫农,秀才都不曾出过一个。
在这样的境遇下,一年到头能吃顿凉面的日子,自然屈指可数。有天中午,终于盼来凉面,所有人团团围坐饭桌,每个大人面前都摆了一大碗金黄色的南瓜汤。
这是早饭时按老爷子(曾祖父)的指示,专门多做的。中午吃凉面前,每个大人都要先喝一碗南瓜汤,这样可以节省粮食。姑姑只比父亲大两岁,但姐弟俩面前也摆上了南瓜汤。奶奶心里清楚,两个孩子喝了这碗南瓜汤,也就吃不下凉面了。
爷爷常年在省城工作,也住在城里,工资很低,贴补不了家里多少。奶奶身材矮小又不善言辞,平时在大家庭里孤立无援,毫无地位。但这并不影响她对孩子们的爱。她一口气喝下三大碗南瓜汤,把两个空碗交给两个孩子:“去,快去,盛凉面去吧!”
这是我对南瓜汤最深刻的记忆。奶奶八十六岁去世那天,姑姑说起这件事,仍然眼泪长流。
![]()
那时,家里总吃不饱。父亲很小就被派去树林拾柴火,肚子饿得咕咕响。有一天,把柴火抱回家后,父亲看到北屋房门后挂着个篮子,篮子里有窝头,就踩了个凳子去拿窝头。 老爷子在一旁瞅个正着,几步上前一脚把父亲踹倒,结结实实打了一顿。奶奶作为晚辈,看着孩子挨打,什么也不敢说。
父亲常说自己大难不死。十三岁那年的春天,他爬到村子东南角的一棵大柳树上去摘柳芽。柳芽是能吃的,用开水一焯,攥出水分,拌上一点玉米面,可以蒸糕吃。
那时几乎每棵树的柳芽都被摘过,只剩下最高处的没摘。父亲仗着自己爬树技术好,身子轻,就到最高处摘。那次,他只听咔嚓一声,整个人连同断了的树枝一起往下栽。他心想“坏了”。幸运的是,刚开始是头朝下的,可后来翻转过来,一屁股坐在了地下。
好在我们那里的土质普遍松软,沙土多,树下正好是一片沙土岗。父亲摔得眼冒金星,躺了好久,才一瘸一拐往家走。
一个邻居看到了,把我父亲搀回了家。到现在六十多年过去了,父亲仍常常跟我说起那位邻居的名字,让我要念人家的好。
杨树芽也能吃,吃法跟柳芽相似,只是更苦些。
![]()
榆钱、槐花算是美味,乡土作家刘绍棠写过《榆钱饭》,一度被选入课本。只可惜,榆钱和槐花一般是吃不到的,因为刚长出来就被一抢而空。或者谁家的树,谁就自己看得紧紧的,不许别人来摘。
榆树一身都是宝。吃不上榆钱,可以吃榆叶,掺上玉米面、地瓜面,蒸窝窝头吃,也可以蒸糕。而且,老榆树还有另一种产出——榆面(有的地方叫“榆皮面”)。
谁家刨榆树,周围邻居都会去帮忙。树倒下之后,就纷纷抢着用镰刀去刮榆树的根,去掉外面的粗皮,将里面靠近木质的那白白的一层刮下来。回家晒干,放到石碾上碾碎,再用细箩筛,小心地收起来,这就是榆面了。
榆面的妙处在于它的黏。那时白面极其有限,而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要知道,光用玉米面、地瓜面可以蒸窝窝头,但做饺子皮是不行的,一包就碎,一煮就破;而掺上一把榆面就能解决问题,做饺子皮、擀面条都行,还比较筋道。
如今,我在网上还能看到一些有关榆面的做法,说得甜丝丝、美滋滋。因为没吃过榆面,我稍稍有一点遗憾,但更多的还是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经历那个饥饿的年代。
如今,很多短视频都在回忆过去的艰苦生活,得出的结论是那时日子虽穷,却很美好。我知道,那是人们关于童年的记忆。而一说起童年,总会在不知不觉间加点“糖精”进去,甜了些,但也变了味儿。
所谓忆苦思甜,从来都不该是美化贫穷、歌唱苦难,而是记住曾经走过的路,以及流过的血和汗,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从而让今后的生活更好一点。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对自己的记忆负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未来负责,对孩子负责。
倘若离开了这些,则“苦”不必忆,“甜”亦无所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