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牌县差点消失的红米旱稻重获新生!这米不用水田,撒旱地就能活,老祖宗的智慧真绝了。
林文忠十年跑遍全县找种子。鞋子磨坏十几双,问遍乡亲都说没存货。
2010年那袋被老鼠啃空的种子,让他心都凉了半截。
转机出现在2016年。
米粉店偶遇的邓大爷,从二楼翻出压箱底的一斤半种子。这可是全县最后的火种啊!
2017年试种遭遇暴雨洪水。乡亲们连夜挖沟排水,硬是从老天爷手里抢回秧苗。鸟雀老鼠还来偷吃,得派人24小时轮班看守。
头年收成40斤,三年后亩产翻到300斤。现在红米卖价是普通米三倍,成了摇钱树。端午节包红米粽子,祭祖供红米饭,传统文化又活过来了。
这米抗病力超强。试验田里有株害病的,没打药自己好了。
专家说这特性对培育新品种太有用了。
产量低是老品种的硬伤。一亩才收200来斤,九十年代就被高产稻取代了。现在卖价上去了,年轻人又愿意种了。
林文忠说最怕种子断代。一斤半起死回生,现在全县推广种植。老种子藏着抗病抗旱的基因宝库,丢了就真没了。
红米旱稻的故事告诉我们,老品种既是文化记忆,更是战略资源。您那儿还有这样的老种子吗?
评论区聊聊!特别提醒:种植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本文不作投资建议。
老品种虽好,也要科学管理才能见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