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共产国际为了纪念孙中山,加强对中国革命的支援,决定在莫斯科成立一所以孙中山命名的培养中国革命人才的学校。共产国际负担了最主要的经费和筹办工作,选定校址、配备全部教职员等,仅用了8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从酝酿筹办到开学的工作。
1925年10月7日,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简称中山大学。
![]()
选拔委员会
根据鲍罗廷建议,国民党成立了由谭延闿、古应芬、汪精卫组成的选拔委员会,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选拔学生。在委员会选拔的首批340名学生中,有180人来自广州,50人来自上海,50人来自京津地区。20人由鲍罗廷推荐。
1925年底,学员在邵力子(中国国民党员)和杨明斋(1920年维经斯基来华时的翻译)、俞秀松(共产党员)等的带领下顺利抵达莫斯科。
中山大学举办四期累计1200多学员
莫斯科中山大学自1925年成立至1930年秋停办,五年时间里共招收了4期学员,1200多人。这些学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国内,也有一批是从法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欧国家转来的勤工俭学的学生。
中山大学由苏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双重管理
1926年,校长拉狄克提议该校应置于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之下。国民党中央不久即委派邵力子为常驻共产国际代表,并代表国民党负责中山大学有关事宜。邵力子到莫斯科后,既代表国民党参与对中山大学的管理工作,也旁听上课,被中山大学授予荣誉学生称号。
实际上教学、财政、校务等一切工作均由苏方负责。
![]()
中山大学的关闭
随着中国国内形势的恶化,莫斯科中山大学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代表国民党在莫斯科参加管理的邵力子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不久,悄然离去;国民党要人的子女们和国民党选送的学生也纷纷归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7年7月26日正式宜布取缔中山大学,禁止向莫斯科派送学生。
大革命失败后,中山大学学生中出现了大批托派分子,追随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对于斯大林来讲,中山大学不但失去了当初设立的意义,反而成为了麻烦制造者。1930年2月25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关闭中山大学。
群星闪耀的中山大学
在短暂的5年时间,中山大学吸引了中国共产党人如董必武、叶剑英、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等人;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冯玉祥之子冯洪国和女儿冯弗能、邵力子之子邵正纲、邓演达之弟邓明秋等人。
在教学期间,布哈林、托洛茨基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邓中夏等人,都到中山大学作过报告。国民党要人如胡汉民、冯玉祥等人也都去过中山大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