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总是能把复杂的事情捋得清清楚楚?”
其实答案就藏在《毛选》里那句“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里。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怪事:明明知道要早起读书,可闹钟响了十遍还是起不来;发誓要戒掉短视频,结果手指比脑子还诚实地点开“下一集”。
这时候很多人会骂自己“没毅力”,但《矛盾论》早就戳穿了真相:“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
就像当年红军面对“围剿”,表面问题是敌人兵力强大,但教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动员群众,把敌人包围我们变成我们包围敌人。”
同样道理,想戒掉短视频,先别急着卸载APP,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刷?刷的时候什么感受?不刷会怎样?
我试过用“两分法”来对付拖延症:把大目标拆成“必须做”和“想做”两部分。
比如写报告这个“必须做”的任务,我就先完成框架搭建(只要15分钟),剩下的“细化内容”就变成“想做”的部分,因为框架有了,后续填充就轻松多了。
这招就来自《实践论》里“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螺旋上升逻辑。
1、化解社交困境。
刚工作时,我总被同事吐槽“不会来事”。
直到看到教员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里写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突然开了窍——社交场合不就是战场吗?
遇到爱显摆的同事,别急着怼回去,先“敌进我退”,笑着夸他两句;等他说得忘形了,悄悄“敌驻我扰”,抛出个专业问题让他下不来台;等对方气急败坏时,咱们“敌疲我打”,直接把话题引到工作重点上;最后对方灰溜溜走了,咱们“敌退我追”,补句“下次一起吃饭细聊”,既给了台阶又掌握了主动权。
这套战术用在职场特别管用。
有次部门争资源,对手先声夺人要走了大头。
我按“十六字诀”操作:先退让说“您说得对”(敌进我退),再指出数据漏洞(敌驻我扰),等对方手忙脚乱时提出折中方案(敌疲我打),最后用“这个方案需要您把关”收尾(敌退我追)。
结果不仅资源分配更合理,还让对方欠了我个人情。
2、像“持久战”那样经营人生。
有个读者说:去年公司裁员,我成了失业大军的一员。那段时间天天刷招聘网站,越刷越焦虑,直到重读《论持久战》时看到:“最后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突然醒悟——低谷期就像战略相持阶段,比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
跟他交流后,他给自己定了三个“持久战”原则:
第一,建立“根据地”。把写作技能练成铁饭碗,每天雷打不动写1000字。就像教员说的“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他的“政权”就是文字能力。
第二,学会“化整为零”。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今天研究爆款标题,明天拆解文章结构。这招来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要发展,必须要解决许多的技术问题。”
第三,保持“战略定力”。有天收到个底薪减半的offer,直接拒绝。就像教员说的“敌人的围剿是可以打破的,经过我们正确的政策指导之后,更加能够打破。”他知道只要坚持输出优质内容,市场总会给回报。
果然,半年后靠写作技能接到了长期合作项目,收入比之前还高。
现在回头看,那些煎熬的日子反而成了他成长最快的时期。
3、普通人可复制的方法论工具箱。
经过这些年实践,我总结出三个实操工具:
第一,问题树分析法。
遇到难题时,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拆解:核心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这些原因背后的根本矛盾?
这个方法来自《矛盾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第二,三步决策法。
做选择前问自己:最坏结果能否承受?长期收益是否值得?是否有替代方案?
灵感来自《论持久战》:“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这里的“人”就是我们的决策逻辑。
第三,成长复盘模板。
每天睡前用三句话总结: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新方法?明天要改进什么?
这招直接用《实践论》的逻辑:“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有次和朋友喝酒,他突然问:“你这么爱研究方法论,不累吗?”
我指着酒杯说:“你看这酒,有人直接灌,有人先醒再品。方法论就像醒酒器,让平凡的日子也能品出滋味。”
就像《毛选》里说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咱们学方法论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像红军长征时找“船”和“桥”那样,找到过河的方法。
下次遇到困难时,不妨试试这三个步骤:先承认问题存在,再拆解问题本质,最后寻找解决方法。
记住教员的话:“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当你学会用方法论的眼光看世界,会发现每个问题背后都藏着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