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区划数据,浙江全省现有11个地级市、3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及33个县。不少观点认为,浙江应该重构区域协同新格局。
慈溪升级为市辖区是优化宁波都市圈空间布局的核心一环。2023年慈溪GDP高达2639.45亿元,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十,但其县级市体制限制了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能力。
2024年10月《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明确慈溪杭州湾港区作为新增“第二十区”,规划建设48个泊位(含3.5万吨级深水泊位),为融入宁波主城提供基建支撑。设区后,慈溪可依托市级政策资源,加速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发展,并联动余姚形成宁波北部产业走廊,释放杭州湾大湾区30% 的潜在协同效益。
舟山划入宁波则基于深厚历史渊源与紧迫的现实需求。历史上舟山长期隶属宁波府管辖,1953年因国防与渔业管理需求设立专区,行政分离至今。但两地经济早已深度绑定,宁波舟山港自2006年合并后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2023年浙江省“优化海洋经济布局”政策推动户籍互通、社保同城化落地。
![]()
舟山拥有自贸试验区政策与2085个岛屿的岸线资源,却受限于百万人口规模和薄弱腹地;宁波则面临工业用地短缺(2022年亩均税收49.1万元,需腾退4.5万亩低效用地),两地合并可构建“自贸区+先进制造”体系,预计降低油气储运、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物流成本
合并后的区域竞争力重构聚焦三大路径:港口能级跃升方面,依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与宁波新材料产业链联动,打造全球油气储运中心;空间资源再配置上,宁波“2070”工业集聚区规划(20个战略产业园+70个产业社区)将延伸至舟山群岛,破解土地瓶颈;长三角战略定位升级后,宁波GDP将逼近2万亿元,助力与上海、深圳共建国际航运枢纽。
同时,慈溪设区可激活2639亿元经济体量的辐射效能,推动宁波从“单核港口城市”向“陆海联动全球中心城市”转型。
实施挑战集中于省级协调机制(杭州对省内平衡的考量)、地方认同重塑(舟山人均GDP全省第三,民众担忧“虹吸效应”)及利益分配(税收分成与干部编制调整)。
但据《宁波舟山港总规》和浙江省制造业“腾笼换鸟”计划(2025目标),两地基础设施与产业政策已高度协同。若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进制度创新,此调整可成为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范式,为浙江“全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