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产圈最抓马的剧情,非 74 岁的王石 "重返江湖" 莫属。这位本该在雪山之巅喝茶看云的老爷子,突然在朋友圈扔下一颗 "深水炸弹"—— 要回万科 "管闲事" 了!消息一出,网友们瞬间开启 "吃瓜模式":有人说这是 "老父亲救熊孩子" 的感人戏码,有人调侃这是 "霸道总裁再就业" 的年度大剧,更有人搬来小板凳坐等 "商业爽文" 更新。
万科这艘船,现在有多 "刺激"?
先给没看过前情提要的观众补补课:如今的万科,妥妥的 "地产界特困生"。2024 年直接交出 "近 500 亿亏损" 的成绩单,把上市 30 多年的 "优等生" 人设砸了个稀碎。更要命的是,2025 年要还的债像座大山 ——1580 亿!虽说大股东深圳地铁已经掏出 120 亿 "压岁钱" 救急,但一季度还在亏 62 亿的万科,怎么看都像在 "激流中裸泳"。
这时候王石突然宣布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咋看都有点像《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喊 "我能救大家" 的既视感 —— 情怀拉满,难度爆表。
说句公道话,老王这次 "复出" 可不是闹着玩的。想当年他光着膀子在工地搬砖的狠人形象,早就刻进万科员工的 DNA 里了。只要他往会议室一坐,哪怕喝口茶都自带 "定海神针" 特效,分分钟让人心惶惶的团队想起 "当年跟着王总打天下" 的热血岁月。
更绝的是他的 "朋友圈":政商学界的大佬们哪个不给他三分薄面?要是老王组个 "救万科亲友团",说不定能凑出个 "地产复仇者联盟"—— 这边拉来战略投资,那边谈妥债务展期,分分钟把 "危局" 玩成 "局危"。毕竟在资本市场,"王石" 这两个字就是行走的信用背书,比黄金还值钱。
五星级副本已开启
不过,现在的地产江湖可不是 1984 年的蛮荒时代了。当年老王卖玉米都能玩出花,现在却要面对 "需求萎缩 + 政策多变 + 同行内卷" 的三重 debuff。就像穿着西装去参加马拉松,装备再高级,赛道变了也得重新学跑步。
更麻烦的是万科内部的 "新老交替局":新上任的董事会主席辛杰,能不能和这位 "精神教父" 无缝对接?要是一个要 "稳守基本盘",一个想 "大刀阔斧改",分分钟上演《权力的游戏》地产版。说不定哪天就有匿名信爆料 "办公室政治风云",比宫斗剧还刺激。
有人举稻盛和夫救日航的例子,说 "创始人回归必出奇迹"。但咱得泼盆冷水:日航是 "飞机坏了能修",万科可是 "整个行业在洗牌"。老王要解决的可不只是 "扭亏为盈",而是要在 "住有所居" 的新赛道上给大象装上翅膀 —— 这难度,堪比让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重现辉煌。
再说了,大股东深圳地铁也不是省油的灯:既要用老王的威望救火,又得防着 "创始人光环" 盖过董事会权威。这平衡术玩好了是 "君臣佳话",玩砸了就是 "宫斗现场",想想都替他们捏把汗。
老王的 "情怀杀":名与利的终极选择题
说起来,老王这些年的操作一直很 "反套路":放弃 52 亿股权捐给清华,退休后跑去登山、留学、玩赛艇,活成了 "别人家的退休生活" 模板。现在突然 "下凡救火",有人说他 "放不下亲手养大的孩子",有人猜他 "想在退休名单上划掉 ' 失败 ' 二字"。
但不管怎么说,74 岁还敢在风口浪尖玩 "极限挑战",这份勇气就值得敬一杯茶。哪怕最后结果不如人意,至少江湖上会留下一段 "老王 74 岁再战地产" 的传说 —— 比那些退休后就消失在热搜里的企业家,热闹多了。
现在的万科就像一桌麻将,王石摸起了 "重启键" 这张牌,是能胡个 "清一色",还是最后 "点炮" 收场?没人能打包票。但有一点很清楚:当房地产行业从 "野蛮生长" 转向 "精耕细作",像王石这样的 "老江湖" 能否玩转新规则,将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最有看头的 "转型教科书"。
各位看官,瓜子备好,咱们搬个小马扎慢慢瞧 —— 毕竟,能同时围观 "商业传奇续写" 和 "行业变革" 的机会,可不多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