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景康(1904~1978)拍摄并签名 市场最大尺幅齐白石站姿肖像照
照片(银盐纸基)一帧
1935年前后作
识文:郑景康摄。
说明:此为郑景康拍摄并亲笔签名的画家齐白石大幅站姿肖像旧照一帧,作于1935年前后二人初次见面之时。本作为市场所见最大尺幅的齐白石肖像之原片。
三十年代郑氏亲笔签名的照片极为罕见。
郑景康1929年在香港开设“景康摄影室”,三年后回到内地。1934年在北平举办《景康个人影展》,1935年春又发起举办18人参加的《北平联合影展》,继而声名大噪。据王森然描述,1935年秋他将“名闻南国的大摄影家”郑景康引荐给齐白石。郑景康“在借山吟馆(齐家的三间北屋客室),摄影十二帧,并放大一帧(三寸半照),均赠先生。先生又以大虾一幅报景康。”本标的应即此十二帧摄影之一,大多未见出版,由郑氏自藏。
不久后,白石即高悬“客室概不招待画像照相”,使得此照成为他在借山吟馆北屋前最后的留念存影。也因此吴作人建国后为白石画像,不得不接到吴家进行(这与齐家照明条件不符现代画室标准也有关),一次画头像,一次专画手部,均为速写,以后再仔细加工。而根据郑景康专文《人像摄影的新体会——谈〈老画家齐白石〉的创作》50年代郑景康大作《老画家齐白石》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当时是在白石老人“对于摄影室的环境不习惯,情绪不能安定下来”的情况下,半摆半抓地拍摄下来的。
这一人像摄影初作与50年代郑氏代表作《老画家齐白石》风格迥然不同,但无疑打下了良好基础。白石老人不喜照相,流传至今的家庭生活照极少,工作照、酬酢照亦不多,此大幅立相更显珍贵。1935年之前曾有周维善为齐白石画像,老人回赠《东方朔三窃图》。郑景康之后便又高挂“双方不合算”,表示若再有人替其照相、画像,概不应酬。郑氏是最后以人像和齐白石交换艺术品者。
据传1940年代郎静山曾亲往齐家拍过一组照片,但由于郎氏擅长风景类照相,对人像拍摄功力稍欠,而齐家光线又较难捕捉,使得效果欠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