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二维码|订阅刊物
本期专题
工程教育的破局与变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程建设领域自然也难以置身事外。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土木工程行业尤其是桥梁工程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数智化技术如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审美需求的提升促使桥梁设计从单纯的功能性向艺术性、文化性拓展。在此背景下,桥梁工程专业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行业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期“专题”栏目,集合了多位行业专家的观点,并深入解析了各高校的教改之路,以期为培养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寻求方向和路径。
![]()
![]()
解析经典
日本川崎港临港大桥
川崎港在国际集装箱战略港——京滨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集装箱码头货物装卸量的增加和岛上仓储等物流功能强化,当前连接川崎港和内陆地区仅有的川崎港海底隧道已不能满足未来交通量的需求。因此,需要规划建设一条连接东扇岛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临海道路,以保证物流顺畅,同时也能作为首都圈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物资运输储备通道。
川崎港临港道路东扇岛至水江町线项目,在2014年完成了主桥部分的设计,并于2015年开工建设下部结构工程。沿岸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施工设计流程及设计成果进行了技术评估。
本期“海外前沿”栏目,将阐述主桥的项目特点,并总结本桥技术难点与施工措施等。
![]()
![]()
更新改造
大跨桥梁拼宽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一些早期建成的公路交通量日渐饱和,行车拥堵、服务能力下降,极大的制约了物畅其流、增加了行车能源消耗,急需通过改扩建提高通行能力。状况较好的桥梁进行拼宽,可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改扩建方案。既有桥梁,特别是刚构桥、斜拉桥等大跨桥梁是改扩建中的重难点,极具挑战性,另一方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新型无黏预应力筋等轻质高强“新材料”、混凝土水力切割“新工艺”等“四新”技术的发展,为大跨桥梁拼宽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期“技术研究”栏目,综合开展世界首座驮架式拼宽混凝土斜拉桥设计工作时所进行的大跨桥梁拼宽技术调研及针对性的研发工作,根据拼宽形式及采用的“四新”技术,结合工程案例简要介绍,供类似结构参考。
![]()
![]()
美学探讨
结构的形意之境
桥梁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在21世纪工程技术革新与社会文明演进的交汇点上,新材料、智能建造与参数化设计赋予结构形态突破性可能,桥梁美学设计已逐渐突破传统工程约束,从“附属考量”转变为“核心要素”,推动桥梁从功能载体升华为文化符号。这一转变背后,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跃升带来的深层需求——当基础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公众对基础设施的期待已超越基本功能,转向兼具审美价值与文化意蕴的精神共鸣。
本期“新设计”栏目,结合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实践,探讨桥梁美学的核心理念,揭示力学与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
![]()
本期人物
德国著名桥梁工程师莱纳·索尔
2024年4月20日,德国著名桥梁工程师莱纳·索尔(Reiner Saul)博士与世长辞。他长期在德国最著名的桥梁咨询公司,也是欧洲第一梯队的桥梁咨询公司——安德拉咨询公司(LAP)工作,从设计经理到管理总裁。
1992年著名工程师莱昂哈特退休后,莱纳·索尔作为管理总裁带领LAP咨询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他是公铁合建斜拉桥、大跨度全焊铁路钢桥和钢-混凝土双结合梁桥等桥梁原创技术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为桥梁原创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带领的团队在全世界设计数百座结构安全、成本经济和外形优雅的桥梁。
本期“人物”栏目的作者自从2006年认识莱纳·索尔博士后,长期跟随他学习欧洲桥梁设计和计算,谨以此文对莱纳·索尔先生表示深深的怀念!
![]()
![]()
尽在本期《桥梁》杂志!
扫二维码|订阅刊物
工程教育专题 FEATURE
● 工程教育的“前进方程”
The “Advancement Equ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本刊记者 陈晨
● 从课堂到“云端”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教育绿智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Green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in Bridg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肖林 何畏 李永乐
● 融合新技术 多元育英才
——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制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roject-Based Practical Teach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郭增伟 向中富 陈卓
● 设计基础与工程技术贯通融合
——同济大学《城市桥梁美学创作》通识课程教改点滴
Insights in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Reform of “Urban Bridge Aesthetic Design” at Tongji University
王珂 徐利平 肖汝诚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双虹“耀”巴渝 双堡“呈”五洲
——记重庆双堡特大桥
A Chronicle of the Chongqing Shuangbao Mega Bridge
本刊记者 陈晖
海外前沿 OVERSEAS FRONTIERS
● 现代港口桥梁的经典之作
——日本川崎港临港大桥设计与施工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Kawasaki Port Coastal Bridge
王天琦 王昌将 编译
● 神经网络“把脉”桥梁健康
——利用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算法检测桥梁缺陷
Bridge Defect Detection Using Neural Network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本刊记者 黄馨怡 译
技术研究 TECHNICAL STUDIES
● 新旧结构传力巧“牵手”
——大跨桥梁拼宽技术
Widening Technology for Long-Span Bridges
朱玉
● 低碳低影响的更新建造新模式
——城市高架快速路更新关键技术
Key Technologies for Urban Elevated Expressway Renewal
诸立嘉 张元凯
新设计 NEW DESIGN
● 结构的形意之境
——桥梁美学理念与实践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Bridge Aesthetics
潘放
● 构筑第二重山水
——城市桥梁美学与结构的融合:从理念到实践
Integrating Aesthetics and Structure in Urban Bridges from Concept to Practice
张振学
● 韵律与桥梁结构审美
——从功能到艺术的深度融合
Deep Integration of Function to Art
克里斯
管理养护MANAGEMENT AND MAINENACCE
● “物勒工名”的古为今用
——马鞍山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长周期建养一体化模式探索
Exploration of the Long-term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Model for the Steel Deck Pavement of Ma'anshan Yangtze River Bridge
赵先民 殷永高 程广
重点工程追踪 KEY PROJECTS
人 物 FIGURE
● 钢桥未竟 余音长存
——记德国著名桥梁工程师莱纳·索尔(Reiner Saul)博士
A Tribute to Dr. Reiner Saul, Renowned German Bridge Engineer
王应良
文 化 CULTURE
● 印加帝国的古道和古桥
Ancient Roads and Bridges of the Inca Empire
尹德兰
● 读桥 读懂桥
Interpreting Bridges, Comprehending Bridges
陈宝春
● 世界名桥背后的隐秘故事
Hidden Stories Behind the World’s Most Iconic Bridges
张雷
联系人:李天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552183635
稿件投递
联系人:王硕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910070564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喜欢请转发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