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刘和刚打着”向天下父亲告白的旗号”,
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举办“爸气全开 33” 演唱会,
刘和刚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孝心”药。
![]()
最近,刘和刚还计划着举办第二届中国经典民歌展演,继续为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他和妻子战扬也时常一同出现在舞台上,夫唱妇随,一曲《中华好家风》唱出了多少家庭的期盼与温馨。
![]()
从各大音乐平台上看,他的歌曲传唱度依然很高,深受老百姓喜爱。
可以说,事业上,刘和刚是稳扎稳打,持续发光发热。
但刘和刚的童年,一个字:苦。黑龙江拜泉县的小村庄里,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哥哥姐姐。
![]()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分钱掰成八瓣花。
为了供他读书,家里真是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他爹。
当年,为了让他这个有唱歌天赋的娃能进县里的艺术学校,
![]()
他爹一个平日里顶天立地的汉子,硬是揣着家里东拼西凑的几十块钱,领着他找到了校长。
钱不够,他爹就那么当着他的面,给校长“扑通”一声跪下了,磕着头求校长给孩子一个机会。
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让爹妈挺直腰杆,再也不用向任何人低头。
![]()
这份誓言,成了他日后所有努力的最初驱动力。
后来考上大学,七千块的学费又成了拦路虎。家里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勉强凑够。
可就在他踏入大学校门不久,父亲在干农活时受了重伤,手指头几乎被砸断。
![]()
医生说要三千块手术费,他爹一听,直接说:“截了吧,别治了,太贵了,影响不了啥。”
这事儿,家里人硬是瞒着他,怕影响他学习。直到他毕业后,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真相。
那一刻,他心如刀绞,他暗暗发誓,他要成功,他要让父母过上最好的生活!
![]()
命运总算眷顾了这个努力的孩子。
2006年,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
刘和刚凭借一首饱含深情的《父亲》,一举夺得民族唱法金奖。
![]()
他唱得声泪俱下,评委席上的张也等人都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这首歌,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他对父亲深沉的爱与愧疚的呐喊。
成名了,有钱了。刘和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母从东北老家接到北京,住进了他买的大豪宅。
![]()
他想,这下父母总算可以享清福了。可谁曾想,老两口住进这窗明几净的大房子,反倒浑身不自在。
城里车水马龙,邻里不通,出门连个唠嗑的人都找不到。
![]()
更重要的是,两位老人在农村操劳了一辈子,突然闲下来,加上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
身体很快就发出了抗疫信号,血压、血糖噌噌往上涨。
刘和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这才意识到,他以为的“好”,并非父母真正想要的“好”。
![]()
孝顺不是简单地把最好的物质条件堆砌给父母,而是要真正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决定:
在北京郊区找了块地,盖了农家院,让父母重新过上了种菜养鸡的田园生活。
![]()
奇了!老两口一回到熟悉的环境,立马精神焕发,身体也好了。
这件事,让刘和刚对“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顺从父母的意愿,让他们身心愉悦,远比物质的堆砌更重要。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爱情也悄然而至。
![]()
妻子战扬,比他小近十岁,曾获得过世界小姐的荣誉,家境优渥,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两人相识于一次演出,刘和刚对她一见钟情。
而战扬,则被刘和刚身上那股朴实劲儿和对父母的孝心深深打动。
![]()
在她看来,一个男人对父母如此上心,人品肯定差不了。
于是,仅仅相识三个多月,两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速度,堪称“闪婚”。
婚后,战扬是独生女,也提出想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方便照顾。
![]()
刘和刚自然是满口答应,还觉得妻子想得周到。
这下可热闹了,刘和刚的父母,加上岳父岳母,一大家子七口人,齐聚一堂。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
刘和刚的父母,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节俭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一度电、一滴水,都得省着用。剩菜剩饭,更是舍不得扔。
而战扬的父母,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生活讲究品质和情调。
他们习惯了相对优裕的生活,对于消费观念和生活细节,自然与刘和刚的父母有着天壤之别。
![]()
刘家父母觉得,买菜就得挑便宜的,衣服能穿就行。
而战家父母则认为,食材要新鲜有机,衣着要得体舒适。
岳父岳母可能觉得偶尔下个馆子调剂一下生活很正常,但在刘家父母看来,这就是铺张浪费。
![]()
为此,两边老人没少在生活琐事上发生摩擦。
饭桌上,可能因为一道菜的做法、一个生活用品的购买,就能引发一场小小的“辩论赛”。
![]()
刘和刚和战扬,两头受气,又得两头劝。
他们成了家里的“和事佬”和“消防员”。
那段时间,刘和刚坦言,压力非常大,甚至一度因为这些家庭矛盾,和战扬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
他觉得,自己努力打拼,想给所有人最好的生活,结果却弄得家里鸡飞狗跳,这让他非常挫败。
如果说生活习惯的差异是“小打小闹”,那么孩子的出生,则直接将家庭矛盾推向了白热化。
在带孩子这件事上,两代人、两个家庭的育儿理念,简直是天差地别。
![]()
刘家奶奶觉得,孩子就得“皮实”养,多穿点别冻着,多吃点长得壮。
而战家姥姥则倾向于科学育儿,讲究营养均衡,注重早期教育和规矩培养。
孩子哭了,奶奶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抱起来哄。
姥姥则可能认为,要分析原因,不能一味迁就。
![]()
给孩子穿什么,吃什么,怎么教育,几乎每个环节都能引发一场“星球大战”。
孩子被这边的奶奶刚喂完一口饭,转头姥姥可能就说这不健康。
刚被姥姥带着读绘本,奶奶可能就觉得不如出去跑跑来得实在。
![]()
岳母甚至一度因为育儿观念的冲突,被气得“离家出走”,闹得家里天翻地覆。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刘和刚和战扬没有选择逃避。
在岳母“离家出走”事件后,刘和刚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先是诚恳地将岳母请回家,然后组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家庭会议”。
![]()
在会议上,每个人都敞开心扉,把对对方的不满、自己的委屈、对孩子的期望,统统都说了出来。
这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沟通。通过这次“摊牌”,大家才发现,很多矛盾其实源于误解和缺乏沟通。
每个人都是出于爱,都希望孩子好,希望这个家好,只是表达方式和认知角度不同。
![]()
比如,刘和刚的母亲也逐渐理解了亲家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并非“败家”,
而是他们习惯了的生活方式;战扬的父母也开始尝试理解刘家父母那份深植于苦难经历的节俭。
在育儿问题上,他们也达成了“求同存异”的共识,商量着哪些方面听奶奶的,哪些方面听姥姥的,或者共同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
![]()
刘和刚和战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学会了更好地在两个家庭之间斡旋和平衡。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功成名就,也依然要面对“一地鸡毛”的琐碎。
而维系家庭和谐的,除了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爱、理解、包容和有效的沟通。
![]()
他没有被贫困打倒,没有在成名后迷失,更没有在复杂的家庭矛盾中放弃。
他一直在努力,用他那颗源于苦难却始终火热的心,去温暖每一个家人,去平衡各种关系。
![]()
编辑:小脑袋
【信息来源】
刘和刚个人账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