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我是西山人
【一部教育史:从“纸上蓝图”到“破土重生”】
2014-2017年,随着西泉街万泰阳光城、西雅美图小镇等小区首批居民入住,一场关于教育的“十年追问”就此拉开帷幕。彼时,该片区隶属乌鲁木齐县,规划中的“西湖中学”仅停留在立项阶段。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移交经开区后,学校建设被纳入日程,却因选址争议屡次搁浅:
西湖中学首次选址西泉街三角地
移交经开区后,教育部门一直努力立项
十年间,立项文件在规划局、教育局、自然资源局间流转,居民每年通过问政平台、媒体呼吁,用“十年磨一剑”形容这场教育长跑。
【借读之痛:没有国旗的校园与“流浪”的童年】
“孩子上学像‘打游击’,每天往返十几公里。”一位家长回忆,2019年片区适龄儿童被安置至市59中学(原西山陶瓷厂子女学校),校舍简陋、教室拥挤;2020年经开区教育局协调租用八一中学紫金校区教室,由57中教师代课,但“寄人篱下”的困境仍未缓解:
曾经一位万泰阳光城家长写的一封信讲述苦衷
截至2025年,八一中学紫金校区教室容量已饱和,建设新校迫在眉睫。
大西山小编曾经多次向政府提交建议
【破冰时刻:2025年复工背后的攻坚密码】
2025年3月,停工数月的工地终于重启——挖土机轰鸣着开挖地基,工人清理基坑积雪,复工首日便有居民驻足围观。这场“破冰”背后是多重攻坚:
西泉街学校效果图
根据规划,学校占地56.14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设54个班级(小学36个、初中18个),配备室内运动馆、300米跑道及多功能厅,2025年8月小学部率先招生,2026年初中部投用,彻底终结“借读史”。
【未来图景:从“教育孤岛”到“城西教育带”】
这座学校的意义远超“盖楼办学”:
西泉街学校施工现场
西泉街学校施工现场
西泉街学校施工现场
【寄语:致永不放弃的守望者】
家长留言:
“十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希望新校园的升旗台能补上孩子们错过的每一次国歌响起。”
学生心愿:
“我想在真正的操场上体育课,和同学们一起跑步,不用再挤在走廊里做操。”
建设者誓言:
“倒排工期、昼夜施工,确保8月小学部如期交付——这是我们对西山的承诺。”
【结语】
从2014到2025,西泉街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十年蝶变,是民意与政策的共振,更是城西崛起的缩影。未来,当琅琅书声从新教室传出,这片土地将铭记:所有值得等待的,终将破土成光。
乌鲁木齐大西山,与城西共成长。
来源:原创(数据如有出入,请与作者联系,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做修改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