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长送孩子去高中报到,嘴里总念叨:“总算熬到高中了,孩子该懂事了。”
结果呢?现实往往反手就是一巴掌。
你以为孩子长大了,其实人家换了种方式闹腾。成绩没见涨多少,黑眼圈倒是先在眼睛底下安了家;作业堆成小山没动几笔,手机玩得那叫一个溜,各种操作行云流水。
高中这三年,说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真没夸张。
但这三年过得,就跟在刀尖上走路似的,孩子稍微一晃神,掉下去的可能不是分数,而是整个人的心态。更让人闹心的是,很多时候不是孩子自己瞎折腾,是家长在旁边“惯”出来的。
嘴上说着“这都是为你好”,手上的动作却实实在在是“随便你折腾”。
那到底哪些事,家长绝对不能惯着?今天我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
一、手机不是洪水猛兽
一说到手机,不少高中生那状态绝了:数学题瞅半天摸不着头脑,王者游戏操作起来那叫一个神乎其神;英语单词背得磕磕绊绊,网络上的热梗却张口就来,记得门儿清。
学习的时候跟搬砖似的费劲,玩手机的时候倒像打了鸡血,浑身是劲。
有个家长跟我吐槽,说他家孩子一回家就扎进游戏里,作业堆得老高也不碰。孩子还一脸不服气:“学习没劲,玩游戏才有成就感。”
听完这话,你是不是手都痒了,想拿拖鞋抽他两下?
但沉迷手机的危害,比家长想的要严重多了。
时间被一点点吞噬,成绩蹭蹭往下掉,身体也跟着遭罪。更可怕的是,孩子会慢慢沉迷在虚拟世界里,到了现实中跟人说话都变得不自在,动不动就冷场。
你以为他就只是玩玩游戏,其实他正一步步和现实生活越走越远。
所以家长该咋办?
不是一刀切不让碰,那样只会让孩子偷偷摸摸地玩。
正确的做法是提前说好规矩,划清界限。比如每天就玩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一到就收起来。还可以把学习弄得“游戏化”一点,比如用那种知识竞赛类的APP,既能让他过过手机瘾,又能学进去点东西。
说白了,手机这东西不能惯着,但家长的智慧可得用到位。
二、熬夜不是努力的证明
好多孩子觉得熬夜就是勤奋,结果第二天到了教室,趴在桌子上睡得比谁都香。老师讲的啥?在他听来跟背景音乐没区别。
想靠熬夜提升成绩?根本不可能。
更离谱的是,有的孩子熬夜不是为了学习,是刷视频。你问他熬到凌晨两点干嘛了,他能把一晚上的热搜给你讲得明明白白,唯独背课文这事提都别提。
熬夜的坏处不用我多说,最明显的就是:黑眼圈在班里排第一,成绩却在倒数徘徊。大脑该休息的时候被逼着工作,第二天直接罢工。
时间长了,身体垮了,学习效率也低得不行,根本学不进去。
想改这毛病?
别指望孩子自己突然醒悟,家长得态度强硬点。作息必须规律,睡眠得放第一位。你要是觉得“孩子晚上学习效率高”,那不如让他早点睡,早上起早一两个小时学。既能保证休息,又能学进去,多好。
别再让“熬夜就是努力”这种想法坑了孩子。
三、偏科不是啥天赋
高中生里有两种极端情况:数学能考满分,英语却只会瞎蒙ABCD;语文作文能写两千字,物理题却一道都做不出来。
孩子自己还挺得意:“反正我数学好,英语差点没啥影响。”
真要是这么想,985早就成义务教育了,谁都能上。
偏科最大的问题是,它会拖后腿。高考是看总分的,哪一科都可能让你落榜。更糟糕的是,偏科时间长了,孩子会给自己贴标签——“我就是学不好这科”。
这种想法,比考试考砸了还可怕。
那该咋办?家长得及时盯着,不能让偏科变成放弃。
学习方法不对就帮他换,没兴趣就帮他找点兴趣点。比如英语不好,可以多看看英文电影、听听英文歌,先让孩子不排斥,再慢慢补上来。
总之,别让偏科成了孩子逃避的借口。
四、学习也得运动
高中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时间锻炼。”
理由听着还挺充分:作业太多,时间太紧,学习才是正经事。于是每天除了从教室走到食堂,再从食堂走回教室,基本就没别的运动量了。
身体慢慢变差,免疫力下降,动不动就生病请假,学习效率反而更低了。
运动的好处,真不是啥空话,是实实在在的。运动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缓解焦虑,还能提高学习时的专注力。
说白了,锻炼半小时,学习能省一小时的功夫。
所以,家长该做的就是鼓励孩子动起来。
别非得盯着让他跑步,打打篮球、羽毛球,跳跳绳,甚至在原地拉拉筋都行。关键是每天得有运动的习惯。
学习是场长跑,不是百米冲刺,没有好身体撑着,再聪明的孩子也扛不住。
还有些孩子,上了高中就觉得自己是“社会人”了,开始叛逆。在课堂上跟老师顶嘴,对同学挑三拣四、冷嘲热讽。成绩好点的,就仗着自己是“学霸”,眼睛长在头顶上;成绩差点的,干脆破罐子破摔。
结果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在学校成了“孤岛”,没人愿意搭理。
实际上,尊重老师和同学,看着简单,其实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品行不好,就算考上好大学,以后也迟早出问题。在学校被孤立,到了社会上可能就会被排斥。
家长该做的不是一个劲批评,而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让他想想,自己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老师心里啥感受?嘲笑同学的时候,同学会不会记恨?
学会尊重别人,懂得欣赏别人,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说到底,高中这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关键是家长不能“习惯性纵容”。手机要管,熬夜要改,偏科要补,锻炼要坚持,品行要守住。
因为孩子的成长就像修路,有点弯弯绕绕不怕,怕的是一路纵容,坑越挖越深。家长的作用,就是帮他们填填坑、指指路,不是任由他们“自由发挥”,瞎冲乱撞。
要是真想让孩子在高中三年不掉队,别光喊口号,也别撒手不管,得用心陪着,用对方法引导。孩子终归要自己走人生的路,但这段时间,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既温柔又坚定的“引路人”。
你们说,对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