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库道咨询案例组
![]()
大纲
一、别具一格的成长思维与途径
1. 先聚焦、后跨界
2. 无边界、有核心
3. 短期试错vs长期主义
4. 有限游戏vs无限游戏
二、个性中的共性:对超级平台规律的初步揭示
1. 第一个阶段成长的主题词——效率
2. 第二个阶段成长的主题词——规模
3. 第三个阶段成长的主题词——闭环与协同
4. 超级平台的至少4项底层能力
“无边界”跨行业扩张是美团的标签。因此,与做垂直赛道的企业不同,可以说美团从一开始就带有平台型企业的基因。
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大领域内,美团的无边界式扩张,其实是基于对“高频业务”与“低频业务”的有效组合。
譬如,外卖、配送等“到家业务”是消费者的刚需,有“高频业务”特点。反过来,“到店业务”则属于满足消费者的线下消费、休闲娱乐等需求,如酒店、旅游、景点与交通票务等服务,虽然仍然是基于消费者所处位置的消费,但频率相对较低,属于“低频业务”。
![]()
对此,美团的策略是打“组合拳”——把高中低频业务组合起来:通过“高频业务”,带动流量和用户的增长;再将流量和用户逐步转向“低频业务”——以“频率”的高低形成对流量的过滤:如,将到家外卖、到店餐饮等高频需求部分转化为旅行等低频需求,再部分转化为更长尾的需求,以变现剩余的流量。
![]()
美团的策略是,“凡是高频的、刚需的,不管利润高低,只要连接人与服务,美团都应该做”。但因为这样的高频刚需业务往往利润低,因此这一做法在美团内部曾被称为是“鸡肋策略”。
其实总体看来,美团的每个单项业务利润率都不高,实际上美团是通过将多项业务组合起来,去做大平台的交易规模总和,才赚到了钱。
![]()
因此,美团的跨界看似突兀,实际上却是“闭环”的——在上游,本地生活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商被美团纳入版图;在中游,美团与多家餐饮行业信息化服务商达成合作;而在下游,同达快送、美餐网、我有外卖等都进入了美团的投资版图。[8]
明白了美团“无边界”扩张的合理性。再说更重要的,为什么美团的“跨界”往往都能轻易地取得成功呢?
王兴访谈中说:“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9]
这说出了“无边界”的另一面,即“有核心”的重要性。通过前面的回顾,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初步总结美团得以在竞争中取胜的“核心能力”:
一是靠技术。在美团崛起的年代,零售业普遍技术含量不高,当时的许多企业其实是靠中国天然的市场规模生存的,但美团却是靠技术取得了极高的经营效率。因此,“效率”是美团获胜的第一法宝。
二是基于“地理位置”核心建立起来的综合优势。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具备强位置属性。美团经过多年聚焦发展建立起来的实时数据处理、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使他们在进入任何一个新行业时,都具备“先天”的优势。
![]()
美团高效的配送算法
三是“地推铁军”与强执行力。即时配送所需要的人力、网络等技术支持能力是美团的优势。掌握地面部队,是美团从携程、艺龙、饿了么、滴滴手中抢下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互联网公司往往信奉“轻资产”哲学,但美团恰恰相反——“重资产”的线下团队,反而成为了美团与互联网企业竞争时强大的“护城河”。
![]()
注释(略)
声明:本报告为库道咨询案例组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